外用心,连标点符号都一丝不苟:“此本要入大都档案,不可丢白虎城颜面。”
三月十五,教堂本圣经移交基辅大教堂。仪式分两段:先由西蒙主持宗教礼(焚香、祈祷、唱诗),再按军政仪轨交接 —— 萧虎亲手将圣经递予大主教,帖木儿率十名虎营士兵列阵护卫,周显宣读《护经令》:“朝廷护教堂存经,教堂亦当助军民向善。” 大主教用俄语诵经后,用汉语致谢:“愿此经如桥,连各族心灵。” 教堂特意为圣经造鎏金经柜,柜门上刻蒙汉俄三语 “圣言永存”,每日由教士焚香供奉。围观民众见萧虎对圣经行注目礼,私下议论:“将军既重我教,当不会再施暴政。”
虎首堡存档本存入内城石质档案库,库内铺三层防潮砂,圣经置樟木匣中(樟木防蛀),匣内放干艾草(驱虫)。周显制定 “阅经规”:“非译经官或万户以上官员不得借阅,借阅需登记‘姓名、事由、归还日期’,污损者杖二十。” 他命人制作副本供译经院参考,副本用普通麻纸,省去装饰,只保文字准确。巴特尔起初不解:“一本经书何需这般严苛?” 周显指着档案库石壁:“今日之经,明日之史,百年后子孙见此,便知我等如何治边。” 档案库钥匙由译经官与万户府各执一把,需两人同到方能开锁。
送呈大都的圣经途经沿途驿站,所到之处,信教军民见封面虎纹与圣经共存,皆感新奇。基辅商人鲍里斯曾因兄长死于前次兵乱而恨蒙古军,见教堂圣经受尊崇,又读 “宽恕” 章节,竟主动到税课司补缴前欠商税:“将军护我信仰,我当守其法度。” 西蒙在布道时引用蒙汉译本,用民众易懂的语言讲解 “爱人如己”,听讲军民中,有蒙古兵卒为曾劫掠平民而垂首,有本地农夫主动给虎营送粮草。萧虎在军帐听闻此事,对周显道:“刀剑能慑敌,经文能安民心,二者缺一不可。” 译经院的烛火彻夜不熄,照亮的不仅是经页,还有北境各族交融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