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勺簌簌往里掉,连枣子都自己跳进米堆,摆得整整齐齐。"爸,您这'懒人包粽咒'能不能教我?"陈曦抱着女儿凑过来,小姑娘伸手去抓飘在空中的蜜枣,被魔杖轻轻托着送进嘴里。
林薇正在给邻居张阿姨演示"快速煮粽咒",高压锅在灶上安静地转着,锅里的水没冒一丝热气,却能听到粽子熟透的"滋滋"声。"当年在罗布泊试验场,我们就靠这咒语煮罐头,三分钟就能吃热乎的。"她掀开锅盖,热气带着粽叶香扑出来,每个粽子上都留着淡淡的咒阵印记,像盖了个隐形的合格章。王工拄着拐杖在孩子堆里转悠,给每个小朋友发香囊。香囊里塞着晒干的曼德拉草叶子,混着艾草,既能驱虫,又能安神——是他跟林薇学的配方,每年都要亲手做上百个。"小丫头,这个给你挂在书包上。"他给陈晓的孙女系香囊时,手指的震颤让红绳打了好几个结,"当年你奶奶总说我手笨,连个蝴蝶结都系不好。"暮色降临时,长桌上的粽子堆成了小山。陈晓看着孩子们追着发光的香囊跑,突然想起刚回国那年的端午,一个人在研究所食堂啃冷馒头,连粽叶的味道都闻不到。现在槐树下的灯光暖融融的,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王工的拐杖靠在桌边,林薇的笑声混着孩子们的吵闹,像一锅熬得恰到好处的八宝粥,稠得化不开。2029年的中秋,火星基地的视频信号准时连到了研究所的大屏幕上。陈曦穿着蓝色舱内工作服,举着个用火星土豆做的月饼,身后的舷窗外是红色的星球悬在黑色天幕上,像块巨大的玛瑙。"爸,林阿姨,王爷爷,尝尝我们的'火星月饼'!"她咬了一大口,饼渣掉在衣襟上,"就是糖放少了,暗能水晶转化的甜味有点发苦。"屏幕里突然挤进来几个脑袋,都是基地的年轻工程师,手里举着各式各样的"太空零食"——用魔法催熟的火星葡萄,裹着巧克力的月球尘埃饼干,还有真空包装的北京烤鸭。"陈院士,我们在基地种的小麦丰收了!"一个短发姑娘举着麦穗凑到镜头前,麦芒上还沾着红色的火星土,"用您设计的'双螺旋咒阵',亩产比地球还高10%!"陈晓看着屏幕里晃动的笑脸,突然发现陈曦鬓角有了根白头发,像月光落在黑色的丝绒上。他想起女儿小时候在实验室追着魔杖跑的样子,一晃眼,她已经在另一个星球过了三个中秋。林薇悄悄递过来一张纸巾,自己的眼眶却先红了,指着屏幕角落:"你看曦曦的工作台上,还摆着你给她做的那个小月亮模型。"王工突然站起来,对着镜头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告诉孩子们,家里的'魔法玉米'又丰收了,给他们留着!"去年他在院子里开辟了块小菜地,种着改良过的太空蔬菜,藤蔓上的"生长咒阵"让玉米杆长得比人还高,结出的棒子甜得能当水果吃。视频信号中断前,陈曦突然对着镜头喊:"爸,我们在火星溶洞里发现了壁画,上面的星图和您书房里那张一模一样!"屏幕暗下去的瞬间,陈晓仿佛看到五万年前的星光落在女儿脸上,像一层温暖的纱。深夜的书房里,陈晓铺开那张泛黄的星图,是他从科多斯多瑞兹带回来的,边角已经磨损得看不清字迹。林薇端着碗莲子羹走进来,放在堆满手稿的书桌一角,暖气上的毛巾散发着淡淡的肥皂味。"李想他们组今天提交了新的论文,说在冥王星发现了魔法场的痕迹。"她轻轻按摩着陈晓的肩膀,"孩子们比我们走得远多了。"陈晓摸着星图上用红笔圈出的火星位置,那里现在有了人类的足迹,有了会发光的咒阵,有了孩子的笑声和月饼的甜香。他想起刚回国时,总担心魔法会像易碎的水晶,在这片务实的土地上摔得粉碎。而现在,它已经长成了能抵御星际风浪的大树,根扎在地球的土壤里,枝叶却伸向了遥远的星辰。窗外的月光穿过老槐树的枝桠,在星图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钻。陈晓拿起那半截雷鸟羽毛魔杖,轻轻点在火星的位置——星图上突然泛起淡金色的光,沿着他当年画下的航线缓缓流动,穿过地球,绕过月球,最终在火星的位置汇成一个明亮的点,像颗跳动的心脏。"其实魔法从来都很简单。"他轻声说,像是对林薇,又像是对五十年前的自己,"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再试试'。"林薇靠在他肩上,听着窗外的风声穿过胡同,远处传来晚归人的笑声,和实验室里隐约的仪器嗡鸣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催眠曲。书桌上的莲子羹还冒着热气,旁边的共振水晶泛着柔和的光,表面的裂纹里似乎有新的能量在流动。陈晓知道,属于魔法与科学的故事,从来都不只是实验室里的公式和咒文,更多的是灶台上的羊肉汤,院子里的玉米地,视频里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