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精彩小说网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841章 玩起了心眼

第841章 玩起了心眼

如果能选的话,伯氏不可能离开晋国投奔楚国。·x\w+b^s-z\.?c`o,m/他们是因为郤氏发生内乱,郤锜和郤至有灭掉伯氏的决心,迫使伯氏开始逃亡,无奈之下投奔到了楚国。

蒍以邓将伯氏投奔到楚国的时间记得很清楚,当时是晋国在争霸中陷入颓势,尤其是晋厉公各种胡作非为,以晋厉公的年纪,可能让晋国乱上三四十年;晋国衰弱下去,可不就等于楚国变得强横吗?伯氏投奔到楚国,碰到了楚国的好时候。谁能想到晋厉公会被弑,晋国短短几年重新崛起了呢?

天下人更不会料到楚国的都城会被晋军攻克,导致了楚国的亡国。

那么,要是伯氏仍旧是晋国卿位家族的一员,伯州犁用得着心神不宁外加无比惶恐的来思考后路吗?伯州犁听到攻陷楚国都城的消息之后,他不止会像其余晋人那般欣喜若狂,整个伯氏也可以获得相关的战争红利。

晋军是在楚国君臣没有意料到的情况下攻克“郢”的。等于说,楚国并未将存在“郢”城内的积蓄转移走。

楚国的疆域面积很大,他们真正在乎的区域有两处,用心经营的地方只有一处。

楚国在于哪两个区域?其实是都城以及“方城”以西。

所谓的“方城”就是楚国的建造用来御敌的长城,并不是一座城池。

而在“方城”后面,有着楚国最多的城池,数量之多加起来远超楚国的其它区域。

当然是“方城”后方地理优越,在当时最为适合用来开展农耕,更可以允许建立那么多城池。

城池多了代表着什么?意味着人口稠密。农耕条件不好,以春秋时期的条件,不可能一直从外面运粮。

只看发展的情况,楚国对“方城”以西的重视程度要超过“郢”的都城圈。

这体现在“郢”周边没有多少城池,农耕的开垦面积也是相当有限。

只是吧?作为一国的都城,仅仅是达官贵人较为集中这一点,注定会集中全国最多的有形资产。

晋军攻占“郢”之后,缴获之多超乎想象,仅仅是兵器和防具就多达七万,财货的缴获数量亦是异常夸张。

这么说吧?晋军在“郢”缴获的粮食,足够十万大军放开吃,吃三年都不一定能吃得完。

所以,楚国都城的失陷,不止是意味着楚国亡了一次,他们数百年积累的多数财富也落到了晋军手中。

有了那种收获的智罃最为激动。

钱财不一定能够买到所有东西,可是没有钱财就什么都买不到。

晋军在“郢”取得了那样的收获,作为主将的郤至可以分到四成,智罃和士鲂去分一成的各自半成。

要是按照原本的规则,剩下的五成要分四成给晋君周,另外那一成让参战的将士去分。

郤至可不愿意给晋君周分四成,他分到的四成不变,给智罃和士鲂各分一成,留出其中一成分给参战的将士,剩下三成给楼令这位好哥们,一点都不想漏给晋君周。

那是郤至的想法,智罃和士鲂没有反对,能不能通过只等楼令拍板了。

总之……,要是晋军将缴获运走,哪怕是最后晋军主动撤离出境,即便这一战楚军伤亡不大,楚国也是落得一个在财货上损失惨重的下场。

在“鸠兹”的楚军约是三万,还不用晋国中军将和吴国之君拿自己的信誉进行欺骗。

所以,蒍以邓和伯州犁已经完全相信“郢”遭到晋军的攻克。

其实……,作为贵族的楚人都相信吴君寿梦和楼令的联合宣告,只是他们要假装不信的模样,免得麾下立刻给心理崩溃了。·比!奇/中\文`网- ?首`发.

对“鸠兹”的楚军来说,突围那是一定要突围的,只是在突围之后,要不要赶往“郢”就很值得思量了。

离开“鸠兹”在向“郢”进发的楼令所部,他们并不是全速向西推进。

楼令在子庚率领楚军主力从“梅里”撤退后的二十多天才抵达“鸠兹”,等晋吴联军抵达“鸠兹”,子庚已经率军离开将近十天。

那意味着什么?

子庚可能在向“郢”急赶,他们领先了差不多十天,后续出发的晋军很难追得上。

也能够是子庚不那么着急向“郢”赶,他们在合适的地点设下埋伏,等着楼令率军过来掉入陷阱。

楼令的选择是,要求吴国水军协助,率军在“鸠兹”附近再次渡河,大军来到大江北岸。

选择再次渡河固然消耗了五天的时间,可是一旦遭遇楚军,晋军打不赢也可以突围撤军,总好过在大江南岸被困住。

别说是只消耗五天,更多的时间消耗也会让楼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