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曾审视自己,论美貌,她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论家族,贾家自爷爷荣国公去世后,已经没落了,空顶着国公府的门第。·搜*嗖·小/说?王′ ·勉¢沸-悦/渎!若不是珠大哥考上科举,只怕是连一般官宦人家的前程都是赶不上的。
她曾经在一本杂记中看到冰片与麝香的作用。二者其实是常见的有药用价值的香料,用以治疗热症。但是大量接触,对男子是有促进作用的。
贾元春原本只是想试一试。这一试,就是好些年,直到身体出现寒症。
她想过停下来,但是又怕哪天停下来后,皇上突然造访,对她兴趣索然。宫里新旧更替是那样频繁,失宠,就失去了一切。
所以,汀澜殿正殿的大堂,一年四季都燃着混有冰片与麝香的檀香。
她不放过任何一个抓住皇上的机会。
然而今天,汀澜殿已经没有燃香了。皇上依旧没有走,还在很入迷的听她的琴音。~二′八,看?书*旺, \无+错^内~容~而不是跟以往那般,一入殿便迫不及待地拉她至内室。
贾元春心中感慨万千,应是对上了李莞的那句话“走大路,不走小路”。她曾经以为的捷径,竟也不是捷径,倒误了皇上听琴了。
想着想着,弹错一音。
皇上笑着回首。
贾元春俯身请罪,“妾身弹错了”。
皇上笑着拉她起来,“古人云,曲有误,周郎顾。朕比周郎何?”
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大都督周瑜,精通音律。即使酒醉,都能听出乐者弹错的音。
当今圣上的才情,堪比昔日的周郎。
贾元春道:“周郎风华倾世,却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圣上文韬武略,是天下之主,正值鼎盛,会万古长青。”
圣上龙心大悦,揽住贾元春。
内侍跟宫人忙拉帘退下。
没有用冰片与麝香的这一天,依旧圣宠如故。_狐/恋,闻_血? ,无?错*内!容/
“爱妃,知道朕为何点中你吗?”
当初跟贾元春一起册封的,还有吴贵妃跟周贵人。她们三人的母族,都是太上皇的旧人。贾元春以为,她们三人都是皇上为了安抚太上皇而从宫女提成妃嫔的。这是贾元春长期以来不安的心结。
“妾身不知。”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竟是朕一厢情愿了。”
“皇上,臣妾不敢……”
“元儿,朕是心悦你的。”
他唤她,元儿了。
*
又过了些时日,李莞私下差人打听贾家往各个香料购买冰片跟麝香的情况,最近竟然是没有再买了。
到了王子腾夫人生日这天,王家差人请贾母、王夫人等人。
贾母不去,王夫人也不好意思去。
倒是薛姨妈带着凤姐儿,同贾家几个姊妹,宝钗,宝玉去了。
李莞一直是不搅到其他家族里边去的,她不去。她带着刚刚做好的点心,携着柔姐儿跟奶妈,去了潇湘馆找黛玉。
贾兰童试已过,黛玉回扬州在即。李莞挺舍不得的。
黛玉穿着一身白绛相间的衣裳,在潇湘馆的廊下喂鹦鹉。
那鹦鹉看到李莞,立刻扑着翅膀。“大奶奶,大奶奶。”
第44章 马道婆也有克星
“大嫂子”黛玉见李莞来了,笑着将她迎入屋。
桌上摆着黛玉要带回扬州的书跟字画。
“姑娘要家去了,怪舍不得的。”李莞道。
黛玉又何尝舍得,但她终究是要回家的。“大嫂子不如跟我们一起回扬州玩一趟好不好?”
李莞笑着道:“好妹妹,待柔姐儿大些,那是一定要登门拜访的。”
黛玉道:“那我便常回来看大嫂子。”
这话李莞爱听。
两人正说着,忽闻廊上小丫头喊着:“姑娘,纱屉子里飞来了大燕子。”
“来了来了。”黛玉喜道,忙不迭地出去瞧。
转身前,将桌上的一副卷起的画卷带动。那卷轴在桌上“咕噜咕噜”地滚了两圈,遂掉到地上,铺开来。
那画的意境极其美好,春天里,开满桃花的桃树下,立着一白衣少年。少年抬首,温柔地看着花,仿佛要将整个春天都装进他的眼底。
李莞细看之,画中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弟弟李岩。
李莞看后,装着离愁的那颗心也舒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