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占据优势地位的奥迪利,这些年逐渐被普鲁士压制,在多场战争中屡屡失利。?s-o·s^o¢x!s!w*.*c·o+m+
若局势持续如此发展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普鲁士就将完成对德意志的统一了。
“那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袖手旁观,什么都不做吗?”
拿破仑三世愤怒地问道。
高卢首相夏尔伯爵见皇帝怒火中烧,连忙站出来说话:
“陛下请息怒。
虽然长远来看,普鲁士终将是我们的对手,但在短期内,它的主要敌人仍是南方的奥迪利。
因此,我们可以借奥迪利之手牵制普鲁士,不必亲自出面。”
这位高卢帝国首相出身于陆军将领,曾参与1860年远征大清的战役,因为在八里桥一役击败了僧格林沁所率的两万骑兵,被拿破仑三世赐封为八里桥伯爵。
拿破仑三世素来重视军功,尤其欣赏那些敢于对外扩张疆土、建功立业的将领。
而夏尔伯爵正是这样的人选,因此深得其信任,在短短数年间,由一名普通的陆军少将一路升迁至帝国首相之位,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也正因如此,夏尔伯爵对给予他一切荣耀的拿破仑三世极为忠诚。
如今见皇帝不悦,立刻挺身而出,为其分忧解难。+h_t·x?s`w_.*n′e′t~
“嗯,你说得有道理。
普鲁士为了实现统一不惜与英国有支持的丹麦开战,也因此触怒了英国,失去了不少原本来自那边的援助。
现在他们又大量采购先进武器装备,其战略意图己经十分明显!”
听完夏尔伯爵的分析后,拿破仑三世点头赞同。
在整个大德意志地区,除了众多小邦之外,还有两个最具实力的王国——普鲁士与奥迪利。
两者都怀有统一大业的野心,却彼此不容,导致帝国内部长期纷争不断,甚至爆发内战。
目前,普鲁士的主要敌人并非高卢,而是南方的奥迪利。
这样一来,高卢便仍有缓冲和布局的时间,可以考虑拉拢奥迪利,共同应对日益强大的普鲁士。
如果眼下他们与普鲁士开战,恐怕奥迪利人会在一旁暗自窃喜。
因此,他们必须想出一个策略,促使奥迪利和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借助奥迪利的力量来削弱普鲁士的实力。
等到时机成熟时,再亲自派兵介入,协同奥迪利共同打击普鲁士。
这样比起他们单方面与普鲁士交战,胜算要高得多!
当然了,不论是普鲁士还是奥迪利,高卢都不会真心支持任何一方。
哪个国家势力增强,高卢就遏制哪个——绝不能允许其中任何一国强大到足以统一德意志地区。·微^趣!晓/说* ?庚.芯?嶵_筷,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不阻止这批普鲁士军队的军火运输?”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上——到底要不要阻截这批军火?
“在帝国军队人数达到一百万之前,我认为我们不宜轻举妄动!”
路军思令开口说道,他的立场十分明确,不主张现在采取行动。
“听说普鲁士人从汉军那里买下了一艘万吨级铁甲舰,这种战舰威力极大,如果我们贸然出兵,恐怕占不到什么便宜。”
海军思令的态度也颇耐人寻味,显然他对汉军的铁甲舰心有余悸,认为连日不落皇家海军都败在了他们手下,自己若主动挑事,恐怕只会落得同样下场。
“哼,既然如此,那就暂时放过他们吧。
但我们也不能让普鲁士太过得意。
夏尔伯爵,我命令你以帝国首相的身份,前往奥迪利访问,与他们商议联手压制普鲁士的事宜!”
“我要让普鲁士明白,谁才是真正的欧洲大陆霸主!”
高卢这边正气急败坏地打算联合奥迪利对抗普鲁士,而海峡对岸的日不落国内的情绪也毫不逊色。
“女王陛下,普鲁士的亚历山大亲王从远东归来,带回了汉军方面的传话。
汉军表示,如果我们不能在半年内筹措八千万两白银作为战争赔款,就要开始征收滞纳金,按年息10%计算。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那十万名被俘士兵将会被汉军征用,去从事开山采石、挖矿等繁重体力劳动!”
普鲁士人这次从远东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大批军火,还有转交给日不落人的口信。
如今日不落仍有十万名战俘被扣留在汉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