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得知汉军北伐的消息后,湘军上下无不震动。\艘-飕·晓^税+枉+ ?更_薪.蕞,快-
“这些反贼,我们没去找他们麻烦,他们反倒主动挑衅来了!”
“大帅,请下令吧,末将愿带兵前去剿灭他们!”
曾国荃愤愤地说道,原计划是等鲍超和彭玉麟的部队返回后,再集中力量向南推进,一举消灭对手。
谁知对方却抢先发动了攻势,这样一来,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出兵迎战了!
“京城还剩下多少兵力?”
曾国藩也清楚,绝不能让敌人如此顺利地一路北上。
如果湘军毫无作为,战争的主动权就会落入敌手。
而且迟迟不动的话,天下人可能会质疑他们的实力,到时恐怕难以赢得各地的支持。
“扣除鲍超和彭玉麟带走的西万大军,京城还驻扎着八万兵马!”
湘军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近五万人,不过在首隶一带招募了不少壮丁补充兵力,因此目前仍有大约十二万人的规模。
“敌人号称十万之众,依我看最多不过五万。
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给你七万军队,另外,我会写信给山东的李鸿章,让他从侧翼派兵配合你的行动!”
提起李鸿章,曾国藩心中满是不满。¨微?趣′暁?说.罔· ·庚_辛.罪·筷¢
虽然李鸿章答应与他们联手,但实际上淮军一路上几乎无所作为。
攻打山东时,当地清军数量稀少,并未对湘军造成多大威胁。
相反,淮军趁机占据了山东的财富,再加上原本控制的江淮地区,势力范围迅速扩大,据说现在淮军的规模己扩充至十万人!
湘军这边损失惨重,精锐部队折损不少,而李鸿章却借机招兵买马,这让曾国藩感到深深忌惮。
若任由其继续扩张,未来淮军或许会成为湘军的心腹大患!
因此,曾国藩决定对李鸿章提高警惕。
面对汉军北伐,他必须迫使李鸿章出兵,至少派出五万以上的部队!否则,等到湘军与汉军两败俱伤,淮军的实力可能超过湘军,到时候谁登大位就难说了!
如果淮军能出动五万人,加上湘军的七万人,他们将拥有十二万大军,远超敌方的五万兵力,优势明显。
尽管汉军声名显赫,甚至击败了占据香港的英吉利人,但在曾国藩看来,那不过是汉军出动数万大军,而洋人不过几千人,寡不敌众才落败,这并不足为奇!
北方战场不同于南方的小规模冲突,这里将是数万乃至十几万大军的激烈混战。
刚刚击溃清军的湘军正处于信心爆棚的状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彻底击败并消灭汉军!
“太好了,有了淮军相助,我们取胜的机会更大了!”
曾国荃兴奋地说道。^精~武.晓?说*网· ·已!发_布¢蕞`新-章*洁`
“哼哼,敌军这般仓促的北进,肯定是被我们驱逐的难民逼得走投无路了!”
赵烈文也拍手笑道。
依他之见,汉军此次北征实属缺乏理智,五万兵马根本无法战胜湘军与淮军的联合部队,这五万人几乎是有去无回!
然而,如此缺乏考量的决策,汉军却真的执行了,这表明汉军己经被迫到无计可施的地步!
数百万难民拖累着他们,若此刻不出兵,待难民耗尽他们的粮草,那他们便面临灭顶之灾了!
所以,此时出兵虽非良策,但尚存一线生机,若再拖延下去,就将彻底失去机会了…
因此,汉军才在情势所迫下,不得不采取这一无奈之举!
“嗯,不错,只要剿灭汉军这支队伍,他们的主力就基本完了,到时候我们南下,就能轻易将其摧毁了!”
曾国藩心中同样如此盘算,故而觉得胜券在握。
“国荃,作战时要灵活些,让李鸿章的淮军冲在前头,尽可能地削弱他们的实力,保存我们的力量!”
曾国荃点头回应:“大哥,您放心,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消灭南方的汉军后,那李鸿章就成为我们的大患了,此刻抓住时机削减他的军队,日后真若翻脸,动手起来我们就更有胜算了!”
见对方领会了自己的意图,曾国藩满意地点点头。
击溃青庭,歼灭汉军,再击败李鸿章及其淮军,自己便可登基称帝了!
不过,登基之事,现在就得开始筹备,毕竟这种大事十分繁杂,非短期内能够完成的!
就在曾国荃率领七万湘军南下,而曾国藩在京城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