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其技术更加成熟后,再着手规划更为复杂、里程更长的铁路项目。_第*一·墈¨书-蛧? !更^辛¨嶵*哙_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财政预算能够支撑得起。
毕竟,铁路建设的成本相当高昂。
短短35公里的铁路便消耗了超过6000吨钢材,其中铁轨用钢占比约4000多吨,螺栓、施工器械及其他辅材则占去了1000多吨。
此外,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林文还通过系统购置了大批设备,在佛城建立了汉军首个钢铁厂。
一旦该厂建成投产,汉军日后所需的铁轨便可自行加工生产,无需再依赖系统商城采购。
不过,第一条铁路显然无法等到这座钢铁厂投入运营,所以所需的所有设备和钢材均由林文首接从系统商城购入。
包括钢铁厂和铁路在内的总投资额约为240万两白银,其中铁路成本达180万两,钢铁厂及其配套冶炼锻造设备则花费了60万两白银。
这笔开支虽然不菲,但相较于历史上清府于1898年修建淞沪铁路时16公里耗资100万两的情况而言,1864年的这个价格还算合理。
而且,钢铁厂所生产的钢材不仅能用于铁路建设,还可以用来制造步枪、火炮甚至军舰等军事装备。
因此,这一投资堪称物有所值!
……
就在詹天佑正式上任,开始主持天朝首条铁路建设的同时,汉军经过一段时间在粤城的休整恢复元气后,再次踏上征程,重返战场!
依据林文早前的战略构想,他本计划在稳固两广之后逐步积蓄实力,继而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吞并周边各省,持续拓展自身势力范围,最终与清府展开决战。
然而,三河镇战役结束后,南方局势发生了重大转变。
作为清廷在南方的主力部队,左宗棠所率领的楚军全军覆没,这一打击对清廷而言堪称毁灭性。?比¨奇\中,蚊?王! /庚′歆*罪+全!
由于此前为镇压太平天国,清军主力多集中于天京附近及淮南区域,致使南方各省兵力极为薄弱,仅剩一些地方驻军与杂牌军。
在此背景下,若仍按原计划缓慢推进扩张,则无异于坐视可得之地不去夺取,反而给予清廷重整旗鼓的机会。
古人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如此绝佳良机当前,林文与汉军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因此,返回粤城后,林文迅速调整了作战部署。
以汉军为核心,委派李秀成率一万大军西征,目标是攻占西南地区的桂省、云省与贵省,从而为汉军北伐扫除障碍、奠定基础。
而左宗棠的楚军在改编完成后,则被派遣至闽浙一带进军。
毕竟,该地区曾是楚军旧地,他们对此地情形最为熟悉,故此安排最为适宜。
当然,对于左宗棠及其麾下楚军,林文并非毫无戒备。
楚军归顺后,汉军并未立即为其更换装备,仍让其使用原有武器,待其攻下闽浙、证明忠诚之后,林文才会考虑是否予以换装。
此外,林文将亲自统率汉军五千精锐发动首次北伐,进军赣南与湘南等与粤省接壤之地。
此次北伐的目的并非首接推翻清府,以汉军现有实力,实现这一目标尚有难度。
其真正目的在于掌控三省交界的战略要地,进一步扩大汉军控制范围,并解除清廷对粤省的首接威胁。
同时,占领此处还能打通通往北方的通道,为未来汉军大规模北伐奠定基础。
回顾历史,1927年国府从粤省发起的北伐,主战场正是湘鄂两地。
一旦占据这些区域,汉军便能掌控整个南方,占据半壁江山。
9月15日,西征军主力自粤省启程;
16日,汉军攻克梧州府,并在梧州分兵,一路北上进攻平乐府,一路南下攻打浔州府;
18日,北上的汉军成功夺取平乐府,开始对桂林府形成南部威胁;同日,南下的汉军一日之内连克浔州府与郁林州两地。,k-a·n¢s`h¨u`l¢a!o\.*c¨o\m~
一时间,清廷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岌岌可危,当地官员人人自危,不少人己着手准备逃亡!
他们发往朝廷的求救信至今杳无音讯,在无人支援的境地,想单凭手头这点力量抵挡汉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汉军沿途对待贪官的态度可谓残酷至极,该抄家的抄家,该斩首的斩首。
这些平日里欺压百姓、榨取民脂民膏的贪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