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听到两个老伙计在这里讨要劳务费,也是拍着胸脯保证道:“你们两个放心好了,一人一万斤粮食,我回头就让赵刚派人给你们送过去。?l?a,x!s^w¢.*c¨o,m^
你们帮松沟兵工厂扒铁路,割电线,按照我们之前商量好的,一根铁轨换两箱手榴弹,50斤电线铜也换一箱手榴弹,绝对不会缺斤短两!”
上次攻打河源县城缴获的粮食,足足有三十多万斤。
松沟兵工厂的手榴弹生产己经很熟练了,一天能生产一千颗左右,产能很足,用来给丁伟孔捷发放劳务费很合适。
孔捷和丁伟作为打援部队,之前还帮自己搬了很多的铁轨和电线回去,用手榴弹和粮食作为回馈也是应该的。
旅长抬手看了眼手表:“行了,打了一天的仗,也该休息了。丁伟孔捷,你们两个也别杵在这里了,你们担负着保卫总部的任务,赶紧忙去吧,明天早上记得来总部大院,接受新华社采访,都给我精神点!”
几人听后,也是各自散去。
张大彪的一个团,此时并没有明确的作战任务,此刻也是忙里偷闲,找地方就地休整起来。
第二天一早,李云龙从总部安排好的住处醒了过来。
此刻也是难得的清静,李云龙首接来到了总部大院。~1/7/k^a^n¢w·e?n~x,u¨e..~c·o′m/
大院里,新华社记者己经对鬼子的俘虏展开采访了。
鬼子的俘虏五花八门,里面有很多都是李云龙的“老熟人”了。
这些俘虏当中,军阶最高的便是李云龙上次带回来的鬼子服部首臣少将;身份最特殊的便是皇室成员长川太郎中佐,这两人是李云龙从战地观光团里俘虏过来的。
除此以外,还有河源县城的两任宪兵司令野尻正川和黑藤规三,此刻正两眼无神地看着新华社记者的镜头。
经过总部政治部专人的教育,这些鬼子俘虏对采访还是很配合的,末了还呼吁日军停止毫无意义的圣战。
其中皇室成员长川太郎痛哭流涕:“裕仁叔叔,赶紧停止战争吧......”
刚被俘虏几天的黑藤规三也是有样学样,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熟悉华夏文化的黑藤规三还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李云龙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有些惊讶,政治部的同志竟然如此神通广大,日军身上那些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己经全然不见了。
在对鬼子的军官进行完采访以后,新华社记者又对归顺的日军医疗队进行了采访。
以武田医生为首的日军医疗队慷慨陈词,这里面也许只有武田医生是真心控诉日军的,和那些日军军官的萎靡面貌完全不同,痛斥了日军发动细菌战的罪行。\w?e\i?q~u\b,o^o-k!.?c,o·m_
这时候,旅长、孔捷、丁伟和张大彪等人也来到了总部大院。
对于日军俘虏的采访己经结束了,新华社记者紧锣密鼓地对八路军的各位指挥员展开了采访。
一名战地记者问道:“谁先来谈谈解放河源县城的战斗吧?”
另一名记者也问道:“正太线破袭战斗也来人谈谈吧?”
李云龙笑道:“你们这采访工作够忙的啊,要采访的事情可真多啊。”
一名记者笑了笑:“舆论战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啊,打了胜仗不拍照上报纸宣传,就容易被人攻击啊。
这次的舆论战,我们记者的任务就是深入各个部队,采集战例,打破那些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荒诞言论!”
李云龙刚想作答,旅长就先开口了:“对于河源县城那一仗,我们师长应该己经和你们打过招呼了吧?”
记者点点头:“放心好了,我们新华日报在发表文章的时候,会斟酌用词的,尽量真实还原当时的情况,但不会戳破晋绥军三五八团的报道。”
李云龙见状,点了点头,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当时的兵力部署:“当时,我军展开三面围攻......新一团和新二团打援......”
记者在小本子上速记着,记录李云龙说的话。
丁伟和孔捷则接受另外一名记者的采访,丁伟着重讲了自己炸毁了日军多少座桥梁。
记者笑道:“我看在报纸上就给您取一个‘丁炸桥’的绰号好了!”
孔捷一听,也是立马宣扬自己带回了大量的铁轨和电线铜。
......
后面,记者又采访了关家垴战斗的过程。
李云龙特意把张大彪推上去,让张大彪也出出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