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年(1913年)八月初八,晋城—长治公路晋城段入口
连绵月余的酷暑似被这万众瞩目的盛事逼退了几分,天空湛蓝如洗。′k?a·n?s?h`u/b`o_y,.,c~o-m·在晋城县城东郊,新落成的巨大花岗岩界碑(上书“晋长治界”)旁,彩旗迎风招展,人声鼎沸如潮。脚下,便是那条牵动无数人心弦的钢铁命脉——晋城至长治水泥公路!它如同一条青灰色的巨练,挣脱了晋城城墙的束缚,毅然决然地向着太行余脉延伸开去,在秋阳下泛着坚实而冷峻的光泽。路基宽六米,中间五米宽的水泥硬面平整如砥,光可鉴人。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水泥特有的微腥气息,混合着人群的汗味、尘土味和鞭炮的硝烟味。典礼的核心区域设在晋城一侧入口。晋城县县长李伯仁、县佐苏伯钧、枯树林钢铁基地总经理苏承业、警察局副局长苏承勇等苏家及晋城要员立于主台。长治县长林永年、晋兴银行总经理苏婉贞夫妇作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与王守业、李德福等认购债券的长治士绅代表立于观礼区前列。太原督军府代表、省城记者(如《晋阳时报》文翰)等贵宾亦在座。道路两侧,黑压压挤满了晋城本地的商贾、工坊主、沿线保甲乡民代表以及无数闻讯赶来的百姓,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好奇。上午九时整,震天的锣鼓与密集的鞭炮声撕裂了清晨的宁静!“吉时已到——!通车典礼,正式开始——!”司仪洪亮的声音借助简易扩音器传开。仪式从简。晋城县长李伯仁与长治县长林永年共同为矗立在入口处的石刻铭文揭幕。红绸落下,露出苍劲有力的碑文:“晋长通衢民国二年八月吉旦晋长官民同心共建”。此举象征两县合作,引来一片掌声。督军府代表简短宣读了阎锡山的贺电,盛赞此路“利商便民,功在当代”。晋城县佐苏伯钧随即走到台前,作为此路从构想、勘测到技术实施的总负责人,他意气风发,但发言极为简短有力:“诸位父老!此路贯通,赖李县长鼎力支持,赖晋城士民同心!此路蓝图由晋城工务勘定,水泥多产自晋南工业区,技术攻坚由晋城担纲!它是我晋城通向繁荣之坦途!今日,巨龙已醒,通衢在望!”简短激昂的发言点燃了晋城民众的自豪感,欢呼声此起彼伏。万众瞩目中,通车仪式进入高潮。李伯仁手持一把系着大红花的崭新铁锹,苏伯钧则将另一把递给了一位白发苍苍、手上布满老茧的晋城老石匠(象征参与筑路的万千劳工)。两人并肩走到崭新的水泥路面上,在李县长一声高呼“通车!”后,共同将铁锹插入路旁松软的黄土,象征性地铲起,奋力抛洒向空中!“通车喽——!”积蓄已久的欢呼声如同山呼海啸,瞬间席卷全场!无数帽子被抛向空中,孩童骑在父亲肩头兴奋地拍手,老农咧着嘴,露出稀疏的牙齿,指着那光洁的路面喃喃自语:“乖乖,这路平的,怕是能照出人影来。”晋城一侧,早已整装待发的车队发出低沉的轰鸣。领头的三辆setieldg6重型蒸汽卡车,锅炉预热充分,烟囱喷吐着浓淡不一的白烟,巨大的实心橡胶轮胎稳稳压在新铺的路肩上。车身被擦洗得锃亮,车头悬挂着大红绸花。苏伯钧代表晋城工程指挥部,将一把系着红绸的巨大黄铜钥匙(象征道路管理权),郑重地交给了领头的晋城籍卡车司机张铁柱。张铁柱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板,用力拧动钥匙启动引擎。“呜——噗嗤!噗嗤!”蒸汽机发出强劲有力的排气声,车身微微震动。他沉稳地推动操纵杆,巨大的车轮缓缓转动,碾过界碑线,稳稳地、第一次将钢铁的重量压在了长治境内的水泥路面上!车轮与坚硬的水泥接触,发出一种低沉而坚实的摩擦声,清晰可闻。“动了!动了!晋城的大卡车开过去了!”“好家伙!这铁家伙真稳当!一点不颠!”“瞧那烟!真有劲!”人群爆发出更热烈的惊叹和欢呼。晋城民众的自豪感达到了顶点,许多人激动地指着那庞大的卡车,仿佛那是自家子弟兵开赴前线。紧随蒸汽卡车之后的,是晋城几家大货栈的骡马大车队,车夫们鞭子甩得格外响亮,似乎自家的骡马走在这样的路上也格外神气。几辆新式客运马车,车厢里坐满了好奇探头的乘客。长治方面的代表车辆,几辆装饰一新的客运马车和几辆载着当地土产的货车也缓缓启动,加入了车队,但位置明显在晋城车队之后。道路两侧,身着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