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寻根之旅
雨水顺着玻璃窗蜿蜒而下,模糊了窗外的深圳夜景。_x,s+h!a¨n+j~u-e^./c¢o/m!苏晚秋站在样品室里,指尖轻轻抚过那件未完成的水墨长裙。距离巴黎时装周申请时间只剩不到一个月,而"东方晨曦"系列还有七套设计没有着落。
"晚秋姐,又熬夜啊?"小林端着热茶推门而入,看见满桌被揉皱的草图时,眉头皱了起来,"这些...都不满意吗?"
苏晚秋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桌上那些设计图虽然精巧,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太像她在2023年见过的那些款式,缺乏这个时代特有的鲜活气息。
"总觉得不够纯粹。"她轻声道,"巴黎不缺精美的设计,他们想看的是真正的中国美学。"
小林歪着头想了想:"要不咱们去采风?上回你不是说光明农场的蓖麻蚕丝给了你灵感吗?"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划过苏晚秋的脑海。是啊,她一直试图从记忆中复制未来的设计,却忘了真正的灵感应该来源于当下的生活。
"你说得对。"她猛地站起身,"过几天我就去趟苏州。"
苏州的清晨笼罩在薄雾中。苏晚秋独自走在平江路的青石板路上,两侧是白墙黛瓦的古老民居,偶尔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擦肩而过,吴侬软语飘散在湿润的空气里。,8!6′k?a·n^s?h?u·.¨n-e*t+
她此行的目的地是苏州刺绣研究所。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院内几位银发老师傅正伏在绣架上,手中的针线在绷紧的缎面上穿梭如飞。
"请问顾老师在吗?"苏晚秋轻声问道。
一位戴老花镜的老太太抬起头,眯眼打量着她:"我就是。你是深圳来的苏厂长?"
顾老师傅是李桂芝早年的同窗,苏绣的传承人。她听完苏晚秋的来意,从樟木箱里取出一卷泛黄的绣片。
"看看这个。"
绣片上,一只蜻蜓停驻在荷叶边缘,翅膀薄如蝉翼,在阳光下竟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最神奇的是,随着观察角度变化,蜻蜓翅膀的颜色会从墨绿渐变为靛蓝。
"这是...怎么做到的?"苏晚秋屏住呼吸。
"老法子,用的是劈丝绣。"顾老师傅的指尖轻抚过绣面,"把一根丝线劈成十六股,用不同颜色的细线交替绣,再罩一层透明纱。"她叹了口气,"现在没人肯学这费工夫的活儿了。"
苏晚秋的心跳加速。这种工艺不正是她苦苦寻找的纯粹的中国美学吗?
"顾老师,能教我吗?就学这个劈丝技法。?a.b\c_w+x·w+..c¢o_m*"
老人诧异地看了她一眼:"你想学?这可得坐得住。"
"我带了样品来。"苏晚秋从包里取出那件未完成的水墨长裙,"想在裙摆处加上这种会变色的效果。"
顾老师傅戴上老花镜,仔细检查了裙子的面料和剪裁,突然笑了:"有意思。这裙子走路时会飘起来吧?"
"对,特意设计了不规则的下摆。"
"那就绣流水纹,用劈丝绣出水波粼粼的效果,走起来就像站在河边看倒影!"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秋每天天不亮就来到绣坊,跟着顾老师傅学习最传统的劈丝技法。她的手指被丝线勒出血痕,眼睛酸涩得流泪,却执拗地不肯停下。
"你这丫头,倒是有股韧劲儿。"顾老师傅递给她一杯菊花茶,"比你妈当年还倔。"
苏晚秋捧着温热的茶杯,突然想起什么:"顾老师,您见过这种纹样吗?"她从笔记本里取出一张草图,上面是凤凰展翅的轮廓,但羽毛细节处留白。
老人眯眼看了会儿:"这是影绣的画稿吧?只绣轮廓,留出空白让光线透过,看着像剪影。"她翻出一本发黄的册子,"喏,这种。"
册子上的绣品果然如她所说,利用绣线与空白的对比营造出光影交错的立体感。苏晚秋如获至宝,这正是她想要的"东方晨曦"意境,朦胧中透出光亮。
告别时,顾老师傅塞给她一个小布包:"拿着,老底子的花样册子。你们年轻人脑子活,看能不能用上新设计。"
回深圳的火车上,苏晚秋的笔尖在速写本上飞舞。窗外的江南水乡渐渐远去,而她的脑海中却浮现出新的设计:
一件改良旗袍,肩部用劈丝绣出渐变的朝霞;
一条阔腿裤,裤脚处影绣的竹林随风摇曳;
一件双层纱衣,外层绣着精细的窗棂纹样,内衬则是泼墨山水,走动时若隐若现,宛如苏州园林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