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信以为刘邦不能将兵的说法,《韩信卢绾列传》有一条反证:击陈豨时,刘邦先于全国军队到达时抵赵,问赵相周昌赵地有无可用之人,周昌推举了四人,刘邦面试后骂道:“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伏。¨零′点~看,书+ _首^发?上封之各千户,以为将。
这表明刘邦能在无兵可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权威手段调动当地士兵的积极性,可能也因此抵挡住了陈豨的凶猛攻势。刘邦每每在力量不够强大的情况下不断取得胜利,应该与他善于激励士气有关。仅此一条证据,就使得不善将兵说不那么可靠了。
点 评
刘邦凭借一支仅有百余人的起义队伍,登上反暴秦的历史舞台,最后击败强大的西楚霸王项羽,夺得西汉开国皇帝的桂冠,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当然是用人!刘邦无疑是个很有魅力的领导者,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英雄豪杰甘愿为他卖命?
这一点,项羽就差远了,所以他才败得那么惨。
项羽是锐不可当的27岁霸王,刘邦是年逾50岁的垂老之人;项羽乃名将之后,刘邦为默默无名的农家子弟;项羽受过严格的大将训练,刘邦本身非将才,集结的亦多乌合之众。?纨, · ·鰰*占, ′哽?新`最\全,同时起兵,一个兵多将多,一个兵力极弱!一个生于有钱官家,却视钱如狂;一个出生穷困,却能纳谏如流,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第六章 韩信:胯下辱儿,兵中之神
韩信这个人,可是楚汉年间一位大名如雷贯耳的重量级大腕,被当时另一大腕萧何誉为“国士无双”的军事天才。正因他的出现,刘邦才最终打败项羽,夺得天下。然而,韩信在正式出场之前,也就是他的前半生里,一直郁闷地生活着。好在韩信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胯下之辱他忍得,怀才不遇他也忍得。正因为一个“忍”字,才使得他终于熬出头来,在楚汉之际的战场上,也在兵家的历史里大放光彩。
绝世的宝剑,没落的贵族
韩信,汉初杰出的军事家,被后世尊称为“兵仙”。?l?a,x!s^w¢.*c¨o,m^韩信的家乡,是现今的江苏淮阴。如今几千年过去了,韩信的大名在淮阴城里依然是那么响亮。
作为西汉功劳最大的开国元勋,韩信可谓是战功赫赫,为刘邦的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他又是第一个被杀的功臣,是一位悲剧英雄。那么韩信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淮阴侯列传》开篇便说,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好带刀剑。很简单的几句话,便把韩信的形象很生动地描绘了出来。韩信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一个人,首先他是布衣百姓,而且家贫如洗,典型的屌丝一枚。但是这个青年时代的韩信,又和一般的屌丝不太一样。他虽然也是穷困潦倒,经常连饭都吃不起,但他却整天拿着把破剑到处晃悠,处处表现得与众不同,很另类的一个形象。
韩信的剑虽破,而毕竟是一把正儿八经的宝剑。佩戴宝剑,成为穷人韩信身上一个很不协调的标志。因为那时候一般贫民百姓是不可能佩剑的,只有贵族才可以。有资格佩剑,说明韩信有贵族身份。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韩信可能是个破落贵族。
作为一个破落贵族,韩信的剑很可能是祖传的,因为他当时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买剑这样奢侈的事情估计是做不出来的。史书上说韩信“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吏”就是低级的公务员,要考察一个人的品格和表现。韩信的表现显然不符合标准,所以连最低级的公务员都没得做。这样一来,韩信找不着稳定的工作,自己又不会做生意,既不能做行商,也不能做坐贾,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呢?坐吃总有山空的一天,更何况韩信的家底又那么薄。
蝼蚁尚且偷生,韩信当然不会让自己饿死,他的办法就是“从人寄食”,也就是说到人家家里去混饭吃、蹭饭吃,所以当地的人都很讨厌他。一个大男人,整天挎把剑,啥也干不了,到处混饭吃,这样一个人会讨人喜欢吗?所以年轻的韩信,并没有什么好名声。
韩信经常去混饭吃的那一家,主人是个南昌亭长,和刘邦一样的身份。不过这个南昌亭长大概多少有点钱,又和韩信挺谈得来,于是韩信就老到他家里去混饭吃。这样天天去吃,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