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岑的农民社会主义的幻想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俄国的村社此时还没有受资本主义的影响而严重分化,还没有脱离自然经济的条件。.武/4·墈?书′ ^无¢错,内,容·但赫尔岑显然没有注意到正在发展中的俄国社会经济过程。从本质上说,“赫尔岑把农民连带土地的解放,把村社土地占有制和农民的‘地权’思想看作‘社会主义’”,这一学说“是没有丝毫社会主义气味的。它也像西欧‘1848 年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形式一样,是一种表示俄国的资产阶级农民民主派的革命性的富于幻想的词句和善良愿望。”但尽管如此,他的这个思想还是长久地影响了俄国解放运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俄国革命者。
直至50年代,赫尔岑的革命民主主义还是不彻底的。他在国外进行革命宣传,肯定以暴力推翻农奴制的斗争的正义性,但仍对沙皇和贵族的“明智”寄予希望,曾同奥加略夫一起以公开信的形式试图启发他们的良知,由他们自己废除农奴制度,把土地交给农民,建立社会自治等等。¨零′点~看,书+ _首^发?他虽然同他过去的同志、现在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上非难他的革命宣传的波特金、凯特切尔、科尔什等人分子手,但还是高度评价自由主义的积极意义,并指责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对自由主义的暴露性文学的抨击过于苛求。他是在1861年前后才放弃自由主义幻想的。“平心而论,尽管赫尔岑在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动摇不定,民主主义毕竟还是在他身上占了上风。”赫尔岑是从西方派阵营中杀出来的一个斗士,但他在面向俄罗斯时仍然保留着西方精神。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63年会见赫尔岑后,认为他是“最激烈的俄国西方派分裂主义者,同时又是胸怀宽广、带有某些纯俄罗斯性格特点的分裂主义者”。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探索,是赫尔岑思想的特点。
50年代,俄国思想界活跃着一支新军。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平民出身的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把俄国进步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是萨拉托夫一个乡村神父的儿子,曾在专门培养神职人员的中等学校读书。\午·4·墈·书^ ?醉.辛′蟑+踕/更^歆¨快_但他不想继承父业,因此没学完就跑到彼得堡考上了大学,并在这里钻研18 世纪的德国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西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他看到了俄国社会的深刻矛盾,认为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引起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时,他相信俄国不久也会发生起义。他赞成共和政体,但认为问题的实质在于把下层阶级从被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并把全部政权交到他们手里。大学毕业后,他一度回到家乡担任中学教师。1853年重返彼得堡,并很快就以批评家和政论家的身份进行文化活动。他参加了《祖国纪事》杂志的编辑工作,后来又进了涅克拉索夫主持的《现代人》编辑部。
作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利用文学批评和政论方式积极宣传反农奴制的思想,鼓吹用革命方式解决农民问题;同时,激烈抨击自由主义者的观点和立场,并把这种批判视为进行革命的思想准备的重要内容。他同赫尔岑一样,设想在人民革命推翻专制制度后,可以通过改善和巩固村社的途径使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他认为,只要把全部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并且使村社占有土地同村社生产结合起来,把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组织统一在村社中,就能形成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与赫尔岑不同的是,他认为村社并非俄国特有的现象,俄国村社被长期保留下来正好说明了俄国的落后。在哲学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直接来源于费尔巴哈、赫尔岑和别林斯基的唯物主义以及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费尔巴哈的继承者,他的观点超越了费尔巴哈,认为唯物主义的哲学的任务不仅是解释社会发展进程,而且还在于积极地影响这一进程;在充分认识黑格尔的基础上,他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矛盾,认为“黑格尔的原则是有力的、广泛的,但结论是狭隘的、微不足道的”。他把自然界和社会通过新旧交替而不断发展更新视为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从而使他自己的辩证法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他的哲学观点在某些方面已经接近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的水平。
在经济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