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升至红色警戒线!而在主屏幕上,龟甲裂纹的实时全息投影,开始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
那些静态的裂纹,如同被注入了灵魂的蛇,开始扭曲、延伸、分解!它们脱离了龟甲的物理束缚,在虚拟空间中重新组合、编织。短短几秒内,一个庞大、精密、旋转不休的立体二进制矩阵赫然呈现在众人眼前!矩阵由无数明暗闪烁的光点构成,其结构之复杂,远超现代任何集成电路。
“三千二百七十六条!”小陈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调,“矩阵节点总数三千二百七十六条!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这正好对应着《周易》六十四卦的总爻数(64卦 * 每卦6爻 = 384爻),但…但矩阵的层级结构…我的天,它像是一个六十四卦的嵌套叠加态,每个卦象的六个爻位(阴爻‘- -’或阳爻‘—’)…其信息编码方式…与现代计算机的六位字节(byte)…完全吻合!这简直是…是古代版的‘量子比特’阵列!”
老教授深邃的目光紧紧盯着矩阵中心一个始终处于剧烈波动状态的核心光点,那光点如同心脏般明灭不定。“商代先民绝无可能掌握二进制的数学理论,”他的声音带着穿透历史的震撼,“但他们的行为本质…用灼烧龟甲来窥探‘未来的可能性’…这与量子力学最核心的‘叠加态’原理——一个量子系统在未被观测前,可以同时处于多种可能状态的叠加——有着惊人的、跨越时空的哲学共鸣!”他苍老的手指隔着屏幕,虚点着那个波动的核心,“你看,这个‘信息奇点’,它的能量场始终在剧烈波动,拒绝坍缩到任何一个确定状态。这像什么?这不就像一台原始的‘量子计算机’,正在同时演算着无数种未来的概率分支吗?”
林羽如遭雷击!敦煌激战的最后一幕猛地闪回:《金刚经》护盾在濒临破碎时,那些流转的梵文曾短暂地凝聚成一句偈语——“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此刻,龟甲矩阵、量子叠加态、古老的偈语…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如同被一根无形的线瞬间串联起来!它们都在指向一个颠覆性的认知:未来,从来不是一条凝固的、唯一的轨道,而是由无数个相互叠加、相互影响的“可能性”构成的概率云海!观测与选择的行为本身,就是促使这云海坍缩成现实的“力量”!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矩阵中一组异常明亮、结构也最为复杂的代码所吸引。那组代码的波动频率,与矩阵核心的“信息奇点”有着奇妙的共振。一个无法解释的冲动驱使着他,鬼使神差地,他将这组由明暗点阵构成的、古老而神秘的二进制代码,小心翼翼地、一个字符不差地输入了实验室那台最先进的量子态模拟器。.咸,鱼`看`书+网~ `更*新_最′快,
嗡!
模拟器的屏幕猛地亮起!复杂的算法模型飞速构建、迭代、收敛!几秒钟后,一个三维全息模型在众人面前清晰地呈现出来:那是一个造型古朴、边缘刻满甲骨文符号的青铜罗盘!罗盘的中心,并非传统的磁针,而是一根悬浮在微型力场中的、散发着微弱幽蓝光芒的晶体指针。此刻,这根指针正以极高的频率,微微颤动着,仿佛在感应着空间中无形的涟漪。
第三节:罗盘初成
将理论模型转化为实体装置的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却又充满了超越物理法则的玄妙。
林羽选择了性能最稳定的航天级钛合金作为罗盘的基底。龟甲残片被置于超高精度的纳米蚀刻平台上,其表面裂纹所蕴含的、被同步辐射“激活”的二进制信息流,被转化为精密的电子束,一丝不苟地蚀刻进一片由超导材料制成的核心芯片之中。这片芯片,成为了罗盘的“大脑”。
而罗盘的“心脏”,则来自于敦煌之战后,林羽秘密收集到的、那些由古籍战士能量消散后凝结而成的、微小的、散发着温润白光的能量结晶。经过复杂的提纯与激活工艺,一颗米粒大小的、蕴含着微弱但纯粹“秩序”与“守护”之力的磁核被成功提炼出来。它被小心翼翼地嵌入蚀刻好的超导芯片中央预留的凹槽。
最后一步,是将芯片磁核组件封装进钛合金外壳,外壳表面则按照龟甲裂纹的原始形态,蚀刻出古朴的甲骨纹路作为装饰(或者说,是某种未知的“能量回路”)。
当最后一道激光焊接工序完成,钛合金外壳严丝合缝地闭合的瞬间——
嗡!
一声低沉而悦耳的、如同青铜古钟被敲响的嗡鸣,毫无征兆地从罗盘中传出!整个装置骤然亮起一圈温润的、如同出土青铜器包浆般的柔和光晕!更令人震惊的是,罗盘中心那根悬浮的幽蓝晶体指针,如同从沉睡中惊醒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