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远这才注意到先生在场,连忙整理衣襟行礼,可语气依旧难掩激动:
"先生!您还不知道吗?昨日元宵文会,赵兄以三首咏梅词力压群雄!第一首 ' 不与群芳争艳丽,清魂一缕绕轩窗。?k!e~k`a+n/s\h?u~.·c¢o`m? ' 写尽梅花孤高,第二首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又显勃勃生机,第三首 ' 俏也不争春 ' 更是胸襟豁达!连柳花魁都亲自弹唱,孔山长当场就把孤本送他了!"
陈墨见先生好像不知道昨日发生的事情,立刻也走了过来,从书包中拿出几张桑皮纸,指着上面的字迹补充:
"先生您看!这首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把文人风骨写活了!还有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等境界,简首比王孙还要高明!"
PS:王孙,这个世界非常有名的两位大诗人,地位堪比华夏李杜。
王延年听着两位弟子的话,只感觉脑子有些不够用,这弟子不是不通诗词吗?自己让他去参加文会就是想要他见见世面,怎么成了文魁了?
而且那几句听诗怎么听着这么厉害?想到这里,王延年也顾不上什么仪态,颤抖着接过桑皮纸,目光扫过墨字时,花白的胡须都在抖动。
他教了一辈子书,自认对诗词也算精通,却从未想过自己的弟子能写出这般惊世之作。那些凝练的意象、深远的意境,哪里像是出自一个只学了半年经义的少年之手?他猛地抬头看向赵轩,眼中充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这...... 这三首词,当真是你所作?"
赵轩见先生如此激动,连忙上前扶住他的手臂,郑重点头:"回先生,正是学生所作。昨夜文会以 ' 梅花 ' 为题,学生只是随性而写,未曾想竟得诸位先生抬爱。"
"随性而写?" 王延年突然放声大笑,笑声中带着几分癫狂,几分欣慰,"好一个随性而写!赵轩啊赵轩,你可知这三首词,己胜过老夫毕生所学?"
他指着桑皮纸上的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声音陡然拔高,"此句哪里是在写梅,分明是在写文人的气节!"
张鹤龄见状,连忙插话说:"先生您还不知道呢!听说赵兄作完诗后,柳花魁当场就弹了首《卜算子》,那琴声配上赵兄的词,简首是绝了!"
李明远也跟着点头:"是啊是啊!我爹还说,崔县令在文会上首夸赵兄有李杜之才,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王延年听着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讲述,看着手中的孤本和桑皮纸,只觉得一阵眩晕。
他教了这么多年书,见过不少有才华的学生,但从未见过像赵轩这样,在经义与诗词上都有如此高深造诣的少年。0*0!晓-税`旺¢ `追+嶵\辛_彰~踕¨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眼前的这个弟子,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名动天下的大才子。
"好!好!好!" 王延年连说三个好字,眼中泛起了泪光,"赵轩,你真是我王延年此生最大的骄傲!" 他一把抓住赵轩的手,激动地说,"你放心,县试我一定好好帮你准备,凭你的才华,拿下案首绝非难事!"
赵轩看着先生激动的样子,心中也很感动。他知道,先生是真心为自己高兴,也是真心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前程。
"多谢先生栽培,学生定当不负先生厚望。" 赵轩恭敬地说。
这时,其他学生也陆续来到了书院。当他们看到赵轩和王延年在一起,又听说了赵轩在文会上的壮举后,都纷纷围了上来,对赵轩表示祝贺和敬佩。
"赵兄,你真是太厉害了!"
"以后还要请赵兄多多指教啊!"
"赵兄的诗词,真是让我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赵轩被同学们围在中间,听着他们的称赞,脸上露出了笑容。
王延年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从今天起,松鹤书院将会因为赵轩而闻名,而他自己,或许也将因为教出了这样一个出色的弟子而感到无比自豪。
铛铛铛——伴随着一阵铃响,上课的时间到了,所有学子纷纷走进教室,赵轩也跟着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不过他却是没有跟着众人一起学习,而是拿出了一本经义自己看了起来,正如王夫之所说,他确实己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他的了。
赵轩此时捧着书籍,但是脑海中却是己经命令肉包搜索了历代关于科举相关的考题试卷,今年的县是就在二月,距离考试也只有十几天时间,赵轩想要趁着这个时间,好好在冲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