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脏腑、清心明目?!”(反问句式,气势汹汹,强调其必要性与神圣性!朱砂几乎晕染开。)
“着蜀中转运使衙门:”(明确责任主体!字字如刀!)
“火速征选蜀中顶尖儿菜、豌豆颠(苗)、新鲜莴笋!务求品相绝佳,水灵鲜嫩,带露含珠者为上上之选!凡蔫老黄败者,一概弃之!”(具体品种,最高标准!“带露含珠”、“上上之选”几字朱红刺目!)
“精选天下快马良驹,特辟八百里加急鲜蔬专道!沿途所有驿站,即刻征用民夫,挖掘深窖,广储寒冰!以湿布细裹,竹筐衬垫,接力传送,昼夜不息!风雨无阻!敢有片刻延误者,斩!”(运输保障,细节拉满!“寒冰”、“湿布细裹”、“昼夜不息”、“斩”字写得尤其狰狞!)
“多多益善!多多益善!多多益善!”(连续三个“多多益善”,朱砂重叠,触目惊心!如同三重惊雷,强调数量!一个比一个写得大!)
“此乃朕体恤前线将士之特旨,关乎北伐大业士气根基!关乎大宋中兴伟业!凡有懈怠、克扣斤两、以次充好、敷衍塞责者,无论品阶,立斩不赦!抄没家产!钦此!”(上升到国家存亡高度,并祭出最严厉的杀威棒!“立斩不赦”、“抄没家产”八字猩红欲滴!)
最后的“钦此”二字,更是写得龙飞凤舞,霸气侧漏,朱红的墨迹力透纸背,仿佛带着无上的威严和孩童般的执拗,要破纸而出!
“呼……”刘禅掷下朱笔,长长地、心满意足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刚刚完成了一项拯救万民于水火的丰功伟业。他拿起那份奏报,对着自己那鲜红刺目、几乎将岳飞原本工整墨迹完全淹没的批示,左看右看,横看竖看,凑近了看,拿远了看,越看越觉得满意。那淋漓的朱砂,在他眼中仿佛不是墨迹,而是前线将士们即将吃到的、鲜翠欲滴、带着露珠的菜叶!是胜利的曙光!是君臣情深的铁证!
他挺直了腰板,负手而立,下巴微微扬起,脸上是那种“朕洞察秋毫、急臣下之所急、解三军之所需,真乃千古仁君明主”的极度满足感和自我陶醉。解决了岳将军和将士们的“小小”需求,仿佛比他当年在成都安稳度日还要有成就感。
“王德全!”刘禅朗声唤道,声音洪亮,带着未消的兴奋和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直如同影子般躬身侍立在殿角、努力降低存在感的心腹大太监王德全,闻声立刻像装了机括般弹了出来,以最快的速度、最标准的宫廷小碎步趋近御案,深深弯腰,额头几乎要碰到冰冷的地砖:“奴才在!陛下有何吩咐?”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恭顺平稳,如同最精密的乐器,但低垂的眼皮下,眼角的肌肉却几不可察地剧烈抽搐了一下,捧着拂尘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刘禅志得意满地将那份被他朱批“加持”、变得沉甸甸(心理上远超物理重量)的奏报递了过去,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红晕,如同一个刚完成了最得意画作、急于向人展示的孩子:“速速将此发往蜀中转运使衙门!用最快的驿马!换马不换人!告诉他们,这是朕给岳将军和前线将士的‘特旨恩典’!关乎北伐士气,关乎将士康健,关乎大宋国运!务必给朕办得漂漂亮亮!要最好的!最鲜的!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谁敢打半点折扣,耽误了将士们吃菜,朕扒了他的皮!诛他九族!”最后两句,他刻意加重了语气,带着一种天真的、却令人胆寒的狠厉。
王德全伸出保养得宜、此刻却抑制不住微微颤抖的双手,极其恭敬、如同捧着滚烫烙铁或随时会爆裂的惊雷般,接过了那份奏报。当他的目光不可避免地扫过那鲜红刺目、几乎要灼伤视网膜的批示——“多多益善”、“水灵鲜嫩”、“带露含珠”、“昼夜不息”、“立斩不赦”。
作为在深宫沉浮数十年,深谙物资采买、转运、储存之道,甚至亲自督办过无数宫廷用度、见识过各种奢靡浪费的老太监,王德全太清楚这份充满了帝王“赤诚”与“慷慨”的“恩旨”,一旦执行起来,意味着怎样一场恐怖的灾难!
“水灵鲜嫩”、“带露含珠”?那豌豆颠(苗)是何等娇嫩之物?离土半日即蔫!更遑论跨越千山万水?还要“带露含珠”?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是要蜀中转运使和沿途驿丞的命!
“昼夜不息”、“快马加鞭”?快马颠簸之下,娇嫩的蔬菜能坚持多久?怕是一路狂奔一路腐烂,等到了前线,十成能剩下一成勉强能看的就已是祖宗保佑!这得浪费多少民脂民膏?沿途驿站为了紧急挖冰窖、抢购储存寒冰(六月天!)、征调民夫护卫,又得靡费多少国帑?激起多少民怨?
“多多益善”?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