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精彩小说网 > 巴图虎 > 第669章 忽里台庆功宴

第669章 忽里台庆功宴

:“监国运筹,” 三杯酒毕,忽必烈举杯道,“今日庆功,” 更盼来日无战。赐酒的排序无声传递着信号:重工匠、稳同盟、尊中枢,这是制衡之道的具象化。

札剌儿台代表诸王起身回应,他的佩刀在腰间轻响,“去年同盟初立,” 有人质疑炮械分配,“今日战功在册,” 再无人敢疑。他指向帐外的炮阵方向:“炮声震退叛党,” 税银养炮亦养民,“术赤系愿按盟约,” 年年助守炮阵,岁岁纳贡军需。乌尔图接着发言,将缴获的阿合马佩刀呈上:“此刀见证血债血偿,” 更见证同盟威力,“愿此刀永藏库中,” 再无用武之日。

术赤系长老阿勒坛颤巍巍起身,他的话语带着岁月沉淀:“我经历过乃马真后乱政,” 那时诸王相攻,民不聊生,“如今炮阵为盾,” 盟约为绳,“这才是草原之福。” 他的话让帐内静了片刻,随后响起一片附和声。萧虎默默记录诸王表态,这些话语将载入《忽里台议事录》,成为日后盟约束缚的依据 —— 庆功宴亦是政治表态的舞台。

周显被邀发言时,帐内瞬间安静,工匠在忽里台发言尚无先例。他从怀中取出《改良日志》,桑皮纸记录着炮械改良的每个细节:“加长炮管三寸,” 射程增二十步,“准星槽微调三次,” 命中率方达标。说到铁矿粉配方时,他适时停住:“核心配比已入军器监秘档,” 既显技术保密,又表忠心。

“工匠不懂权谋,” 周显的声音渐稳,“只知炮身需千锤百炼,” 正如同盟需日久见心。他指向案上的羊骨:“每道刀痕都对应炮位,” 每门炮都凝聚税户血汗,“必护得牧民安稳,” 方不负今日盛宴。这番话无华丽辞藻,却让帐内诸人动容,忽必烈(皇孙)命人取笔墨:“将周匠师之言记入史册,” 工匠之责,亦是国之根本。

帐内的酒器暗藏等级:忽必烈用银盏,萧虎与札剌儿台用牛角杯(镶银边),诸王用木碗,工匠用粗陶盏,虽材质不同,却均刻 “庆功” 二字。烤全羊的配菜亦有讲究:汉人厨子做的蒸麦饭(象征五谷丰登)与蒙古牧民的奶豆腐(象征畜群兴旺)并置,西域的葡萄干(通西司抽分所得)撒在饭上,暗喻跨域商通的繁荣。

酒过三巡,耶律铸起身行酒令,令题 “炮与草原”,诸王与工匠轮流对答。乌尔图的对句粗犷有力:“炮声惊雪野,” 周显的对句则见匠心:“铁火护羊群。” 忽必烈的对句最显格局:“干戈化玉帛,” 萧虎接道:“税银养太平。” 酒令间的互动,让宴饮超越欢庆,成为思想交融的场域,正如帐外的风雪与炉火,对立而共生。

宴罢颁赏,按 “军功 - 苦劳 - 参与” 三级分发:周显获赏黄金五两、盐引十张,《炮械改良记》入《军器监新谱》;札剌儿台获赐西域琉璃盏(通西司抽分珍品),乌尔图获增牧场百亩;普通工匠与甲士各得绸缎一匹、羊一头。赏赐清单由三司联审,桑皮纸写清 “物品 - 数量 - 受赏人”,忽必烈(皇孙)在清单末尾盖 “皇孙宝印”,与萧虎的监国印并列生效。

周显将黄金分半给工匠班:“这是大家的功劳,” 赵二毛捧着盐引落泪,他家三代为匠,从未获此殊荣。札剌儿台的琉璃盏交由长子保管:“此盏见同盟之谊,” 需世代相传。最特别的赏赐是 “炮形酒器”—— 工匠用改良炮余料铸的小型铜炮,可盛酒,分赠诸王与重臣,“见器如见炮威,” 萧虎举杯示意,“愿此器常满,” 草原常安。

忽里台庆功宴的余韵持续月余,《元史?武宗纪》载:“至元二十八年春,斡耳朵忽里台庆功,定炮械改良之制,固诸王同盟之约。” 周显的《改良日志》被军器监刻版传抄,成为工匠学徒的必读书;札剌儿台将宴饮时的盟誓刻入家族碑石,“与中枢同守炮阵” 的誓言昭告后人。

跨域商队的哈桑路过斡耳朵时,见牧民传唱新歌谣:“忽里台宴酒香浓,炮声护得羊群肥,税银化作千钧力,岁岁平安不用归。” 这歌谣道出盛宴的真谛 —— 它不仅是战功的总结,更是制度的宣言:以炮械为盾,以同盟为绳,以税政为脉,方能维系漠北的长治久安。正如帐内那盏长明的羊角灯,庆功宴的灯火虽灭,其照亮的道路却在延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