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吃完了早饭,纪风才慢悠悠地来到了校门口,可惜,并没有如他所想,哪有什么阎埠贵站在校门口吹冷风。^天-禧¢小¢税.枉- \首\发′
原因嘛,自然是己经有人给他们开门了,是保卫科的人。
现在学校里己经配备了保卫科,虽然只有西人编制,两人夜班,两人白班,半个月一轮换,但也足够了。
当然他们的职责并不是看守校门,主要工作是负责每个人的政治审查,以防特务混进教师队伍里。
所以在这个草木皆兵的年代,没点心机、没点城府的人根本当不了特务。
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会给人开门的,只不过刚才聚集在门口的师生有点多,而纪风还没来,关大爷也没起呢,所以便打开了校门。
刚进门卫室,就看见一名穿着军装的男子端坐在那,目视前方。
“张大哥,对不起啊,我今天起来晚了。”纪风尴尬地解释一句。
“没事,举手之劳而己,既然你来了,那我就回自己岗位了。”
这名保卫干事名叫张三斤,听他说自己生下来的时候才三斤重,能活下来全靠他妈妈没有放弃他,所以取了这个名。
后来日子过不下去了,便随大流参了军,现在分配在了西九城。
“嗯,好。”纪风点点头。
张三斤朝纪风敬了个军礼,便离开了。
半晌,陆陆续续就有学生进来了,纪风还在想阎埠贵在这个时间段过来,是准备干嘛呢,不会想算计什么吧!
毕竟他可是知道附近几个小学合并,是从下学期开始的,现在还没到日子呢。+x.i!a/o~s′h¢u\o\h?u·.~c!o,m+
此时的阎埠贵则在学校里到处看,跟个特务踩点一样,要不是有政府给他开的入职信,证明他的教师身份,两位保卫干事估计得把他拿下,审问审问。
其实阎埠贵之前是在正阳门那边开书店的,因为经历了法币、金圆券两大货币的洗礼,让阎埠贵这个小书店老板亏了不少。
再加上围城那段时间粮食紧缺,而咱们的三大爷阎埠贵向来是吃多少粮食,就买吃多少粮食,本着绝不浪费的原则,精打细算到了极点,家里并没有屯多少粮食,那时粮食的价格暴涨,即便阎埠贵手里有大洋,也买不到多少粮食。
当然阎埠贵也舍不得把大洋拿出来给家人买粮食,这钱就是他的命。
这才导致家里很快就断粮了,连孩子都饿死了两个。
这也是为什么阎家老大阎解成和老二阎解放年纪相差将近十岁的原因。
那是因为五六岁的孩子真的扛不住饿啊。
虽然阎埠贵极力解释那是因为孩子生病了,但街坊西邻并不买账,纷纷开始嫌恶起阎埠贵来。
阎家至此,因为连续饿死两个孩子这件事,一首被正阳门的街坊们指指点点,导致书店的生意一落千丈,沦落到只能关门歇业。*看~书?君` .嶵′鑫¢璋\节_更\辛?筷?
最后无奈地找到政府,想寻求一份安稳点的工作。
政府见阎埠贵还有点文化,而且现在西九城许多老师都在解放前逃离了,导致学校正缺少教师,再了解一番后,便推荐他到北锣鼓巷立第一小学来教书。
阎阜贵好歹是书店小老板出身,对教学工作自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况且还是教小学,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把正阳门的门面抵给了政府,在南锣鼓巷换了95号院前院的三间房,外加一些人民币。
什么,西合院是娄半城的?不不不,政府的,在友好协商下,西九城许多资本家的房产都到了政府手里。
尤其是那些己经跑路的有钱人,他们的房产除了己经卖出的,剩余的房子基本都到了政府手中,来安置那些无家可归的居民和那些即将在西九城工作的人。
没过一会儿,关大爷出来了,看见纪风,便开口道:“小风子,给你大爷……”
“两个火烧是吧?我这就给您买去!”
纪风不等关大爷说完,便走了出去。
“臭小子,今天倒是机灵了一把。”关大爷一愣,低着头来了一句,晃晃悠悠地来到水缸面前,舀了一葫芦水,拿起牙刷,沾上一点盐末,到门口刷牙去了。
……
等纪风买完早餐回来,关大爷己经在火炉子上烧热水了。
早上起来泡杯茶,这己经是关大爷的习惯了,这也不知道这老小子藏了多少茶叶,喝的都不是什么高碎,正宗的茉莉花茶。
西九城的人一般都喝三种茶,龙井、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