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回去了,但她带来的情感动荡余波尚在,书慧不由得想起当年在婆家坐月子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啊。′三,叶*屋+ ^免·费¢阅.读+
1988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格外迟,空气中弥漫着刺骨的湿冷。郭书慧抱着刚出生10天的女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紧紧裹着那件略显陈旧的枣红色带帽呢子大衣,仍挡不住料峭的春寒。
"到了,小心台阶。"丁再鸣一捏刹车,双脚抵地,停下了车,语气平淡得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项例行公事。
书慧艰难地从后座挪下来,双腿软得像面条,剖腹产后十天的身体还未恢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头重脚轻。她抬头看了看婆家的二层老房子,窗户里透出昏黄的灯光,却没有一个人出来迎接。
"妈,我们回来了。"丁再鸣推开门喊道。
婆婆从厨房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锅铲,目光在书慧身上扫了一圈,最后落在她怀里的婴儿身上,她挤出一丝笑容说:"回来就好,楼上房间收拾好了,你先上去休息吧。"说完又缩回厨房,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
书慧咬了咬嘴唇,抱着孩子慢慢爬上楼梯。这房子有年头了,窄小的楼梯两旁堆满了杂物,上面有着历史悠久的灰尘。卧室倒还干净,看来婆婆是简单打扫过了,床单是新换的,但整个房间冷得像冰窖。
书慧一个人坐在床边,看着怀中熟睡的女儿,孤独无依的感觉袭上心头......
不一会儿,婆婆端着一碗蛋汤上来了,汤面上飘着几片葱花。"趁热喝吧,通气了才能吃别的。"她把碗放在五斗柜上,动作粗鲁得差点洒出来。其实,住院的第三天就己经通气了,早就可以吃别的软烂食物了。
"谢谢妈。"书慧刚从外面进来,很想喝口热乎的暖暖身子,端起碗却根本不热,一入口,一股强烈的草腥味冲鼻而来。/r,i?z.h?a¨o¨w+e-n?x?u.e\.¢c~o+m-书慧硬喝了几口,怯怯地问:“妈,这是什么蛋啊?”“这是亲戚送来的鹅蛋。”这是书慧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吃鹅蛋,不仅腥而且口感粗糙。
婆婆站在桌旁,一只手搁在椅子背:"书慧啊,咱们家条件你也知道,你爸和我都是拿死工资的,现在又多了张嘴吃饭..."
书慧立刻明白了婆婆的意思,放下碗从枕头下摸出一个信封:"妈,我准备好了,这是200块钱,您拿着月子里买菜用。"
婆婆的眼睛一亮,迅速接过信封,一改刚才进门时的淡漠,脸上终于露出笑容:"哎呀,你这孩子就是懂事。放心,妈一定给你做好吃的。"
书慧住院10天,因剖腹产几乎没怎么吃,光喝了点红枣汤、蛋汤,本指望回家能吃得稍微好点。
村里坐月子的传统一般是一天要吃6餐,三餐正餐,三餐点心。
公婆还没退休,书慧因经济拮据,也不舍得请月嫂,中午靠70多岁的一鸣奶奶做点简餐填肚子,早上吃泡饭,晚上看婆婆心情,几乎很少见荤腥。
正餐都非常将就,有吃没吃,点心就更不用说了,刚回家前几天有安排,后来就莫名其妙取消了。
亲戚送的一只猪脚,还被做成了甜的,油腻的甜味让书慧刚吃两口就反胃。
"你是真不会吃,"婆婆不满地撇着嘴,"我做产时,拳头大的肉能一餐吃一大碗!"
书慧强忍着恶心解释:"妈,我不是不吃肉,是吃不了甜肉、肥肉..."
"你啊真矫情!"婆婆端起碗,"你不要吃我就没办法啰!"
幸好书慧的娘家送来了几条河鲫鱼和一些烤牛肉,这才让她补充了点营养。~幻′想-姬? .更/新!最-快.但这些东西吃完后,婆婆竟然整个月子一次荤菜都没去买过。
书慧给的200块钱月子买菜专款,仿佛石沉大海。
丁一鸣一周或半个月回来一次,对书慧的艰难处境浑然不觉,反正,从没有主动问过书慧吃得怎么样,过得好不好。
书慧才生产不到半个月,一鸣刚好休息回家,他硬把还在月子里的书慧从床上拖起来:"医生说要多活动,你老躺着不好。"
书慧的双脚刚着地就一阵发软,整个人像踩在棉花堆里,眼前发黑差点摔倒。"一鸣,我真的没力气..."她虚弱地哀求。
"你就是太娇气!"丁一鸣不耐烦地皱眉,"听我妈说,我妈生下我一星期就落地了。"
书慧不敢向一鸣诉说自己的糟糕境况,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了也白说,他的父母、弟弟是他的逆鳞,一触碰就翻脸,给你脸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