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五一样。
事实上,蝙蝠侠系列在九十年代的几部前作,已经算是很成功了。
包括1989年的《蝙蝠侠》和1992年的《蝙蝠侠归来》,1995年的《永远的蝙蝠侠》也能看。
很多人不知道,在美国所有超级英雄中,蝙蝠侠的人气才是NO.1。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高于超人、蜘蛛侠的。
至于中国观众最喜爱的钢铁侠
别说去和DC漫画比人气,在漫威宇宙都排不上号。
照着蝙蝠侠的人气,顺应发展,好好拍下去,那么DC宇宙会比漫威宇宙更早呈现在荧幕上收割全世界。
但架不住华纳兄弟瞎搞啊!
这家公司就总以为影片的成功,不是导演和演员的功劳,而是管理层的高瞻远瞩。
从剧本创作、到拍摄选角,哪都想插手,哪都不肯放手。于是,1997的《蝙蝠侠与罗宾》拉了一坨大的.
乔治克鲁尼+施瓦辛格+乌马瑟曼+克里斯·奥唐纳的组合,都没救回来那种。÷ˉ幻-¢&想e?姬° ?a最·^新D°章?^节_更·?新D快$?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诺兰版蝙蝠侠的重启项目。
楚安做为过来人,他当然还知道,华纳的骚操作这仅仅只是开始,后面整个DC宇宙被他们搞的稀碎。
当然了,后面的事儿和楚安没关系,他就怕自己接了诺兰的邀请,把剧本搞出来,然后华纳强势介入,反而把事情搞黄了。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就把诺兰坑了。
关键是坑了也就算了,这好不容易送上门的关系不也跟着没了吗?
要真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只给诺兰提供一个创作思路,让他自己去和华纳折腾去呗!
不管结果如何,楚安都能在诺兰那里结一个善缘,将来也许会有大用。
马良辰听了楚安的分析,开始他还觉得楚安想的有点多,不管华纳怎么样,机会得把握住啊!
有出名的机会为什么不展示?可是听到后来,他又觉得楚安说的有点道理,稳妥一点不见得是坏事。
而楚安接下来的话,更让马良辰倾向于第二种选择。
“马叔,我就实话和您说吧!目前的情况,我不太想过早的进入好莱坞。”
“编剧这个身份,我是不太想要的。即便是在编剧地位相对比较高的美国,也就那么回事儿。左右不了任何一个项目,更不要说深层次的文化输出。”
文化输出,从来不是什么新鲜词儿,每一个做影视行业的人都必然要思考的问题。
“而演员这个身份,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所以,如果我现在就进好莱坞,那就只剩一个身份,那就是投资人!”
“说白了,就是去和美国资本抢饭碗的!结果如何,反正我是不乐观的。”
“但是.”楚安话锋一转,“如果我在导演这条路上有所成就,那就不一样了。”
导演是资本的工具,是为资本服务的,阻力显然没那么大。
而不管是用什么身份,等楚安能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的那一天,那他能做的事儿,可比苏曼卿多得多。
马良辰点了点头,甚是欣慰啊!
他还真不知道,楚安想的这么远,“原来你是为了这个来学导演的啊?”
楚安嘿嘿一笑,“您可别给我说出去,不然网友又该骂我自不量力了。”
马良辰一听,登时大笑,“我不给你说出去,网友们也没放过你啊!”
楚安的粉丝很怪,别人都是号称多少多少死忠粉丝,可到了楚安这儿,全是黑粉儿,没一个私生饭。
但凡网上有什么关于楚安的话题,你就看吧!!可能开始是正向的,可是聊着聊着就跑偏了,全都是调侃。
说起粉丝的问题,马良辰又想起一个事儿,“对了,你和陆鸣泽那部戏不是刚拍完吗,我看网上怎么说快上了?”
楚安,“是快了啊!应该是七月初,赶暑假首播。”
马良辰一怔,那可真够快的。
对此,楚安开始和马良辰吹嘘,“有机会让您看看我的创作团队,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马良辰这才想起,《最好的我们》也是极快的。
“暑假?那你们和《烈火人间》,还有《宫锁清秋》,撞车了?”
“是吗?”楚安这段时间专心上学,还真不知道这些事儿。
好吧,他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