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见状,扒拉了他一把。`比.奇~中^文*网/ \追\最/新\章?节_
“当着孩子面你少说两句,他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知道什么?再说玉珍这买卖还没开始呢,眼下摊位都租好了,东西也都准备好了,你就不能盼她点好?”
赵成忠张了张嘴,终是没再继续说一些扫兴的话。
“吃吧吃吧,既然东西都送来了,咱们也别浪费。”
豆腐和豆花这东西,赵家人连见都没见过。
马氏让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去厨房拿来了碗和调料,给家里人每人盛了一碗,五福见阿公阿婆不再过问关于娘的事情,也不由松了口气,跟赵家长辈们告辞之后就回杏花村去了。
……
接下来两天五福和知夏除了上午会去镇上卖菜,下午去山里找野菜之余,都蛰伏在荒地里守窝待野鸡。
既然西海在这里找到过野鸡蛋,没道理逮不到野鸡。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第二天傍晚,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雌野鸡果然回了窝。
顶着草帽守在野鸡窝两头的兄妹俩默默对视一眼,纷纷起身往鸡窝的方向扑去。
野鸡窝左右两边都有茅草阻挡,前后两边又被两人堵住了去路,情急之下,本想扑腾翅膀飞走,却被快速扑过来的五福揪住了尾巴。!j+j·w\x¨c¨.,i¨n^f-o.
见野鸡被抓,知夏高兴的不行,赶忙拔了几根结实的茅草将野鸡的翅膀和双足缠起来,拎着回家去了。
赵玉珍望着兄妹俩衣服破烂、浑身草屑的样子,也舍不得怪罪。
毕竟俩孩子是想为家里多挣一些口粮,这几天除了吃饭的时候,天天山里镇上两头跑,赚了两钱多银子,隔壁来妮也得了一钱,连狗蛋都得了三西十文。
三家大人看着都高兴,这几天往家里走动的多了,关系也越发熟络起来了。
她上前帮着两人清理发间的草屑。
“快去洗洗将衣服换下,等明儿干了我给你们缝补。”
要不是现在手里头银子不够,她还想一人买两套衣服换洗呢,眼下这补丁打补丁的衣服,穿着去镇上做买卖实在不像话。
知夏仍旧沉浸在抓了野鸡的兴奋劲儿里,“也不知道镇上野鸡卖的什么价,正好咱们家小吃摊明天开张,双喜临门,好兆头啊。”
赵氏又心疼又觉好笑。
女儿前世吃的苦加起来恐怕都没来这里之后多。
也就她心大,恐怕到如今还沉浸在体验生活的新鲜劲里呢。+h_t·x?s`w_.*n′e′t~
目前这心智,跟这里十岁的孩子也没差了,倒是能免去旁人的猜疑。
“行了行了,快去洗洗。”
……
第二天是开张的日子,赵玉珍上午己经准备了一些柴火送去了镇上,夜里又趁着睡前将明天要带去镇上的东西整理好,并用缺了口的石臼磨了半斤芝麻碎装在新买的干净罐子里。
还将整理好的东西仔细清点了一遍才去床上睡。
因为是第一天开张,担心去迟了来不及,第二天刚卯时就起了,用鸡蛋和白面烫了几张鸡蛋饼,还熬了一小锅米汤就着饼吃了。
想着开业第一天,五福和知夏肯定都得跟着去帮忙,恐怕要在那里待到书院散学之后才能回,就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装在一个篮子里,放进了她这两天在厨房悄摸挖的小地窖中。
并用厨房里的柴火搭在上面隐藏好。
又担心西海在隔壁桂婶家待一天会不自在,就领着三个孩子一起去了镇上。
经过来妮家门口的时候,来妮的娘刘氏才打着哈欠从屋里出来,一副刚睡醒的样子。
似是诧异赵玉珍这么早领着几个孩子出门,没忍住问她,“嫂子,你们起这么早是要去哪里?”
赵氏忙回她,“我们要去镇上呢,今天家里没人,还得劳烦你帮忙看一眼。”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前两日才得了赵氏的豆花,之后女儿又跟着知夏赚了点碎银,刘氏当然不会拒绝。
“嫂子放心,家里我肯定帮你盯着。”
“哎,那就多谢了,我们还有事,就先走了。”赵氏说完,领着几个孩子加快了脚步。
到镇上,还未过卯时。
趁着五福去取鏊子的空隙,赵玉珍让知夏看着灶台后的东西,自己提着桶去跟附近的商户讨了一桶井水回来,将灶边的案板和等会需要接触食物的物件都清理了一遍。
五福将鏊子取回来的时候,璞玉书院己经敲响了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