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乾拄着乌木拐杖,立于队列之首。*白^马!书\院! +已¢发+布*最+新`章,节·身形如松,纹丝不动。
东宫秘卫与常胜精锐,早已悄然融入禁军侍卫中,蓄势待发。
钟鼓轰鸣,香烟氤氲。圜丘上,人影模糊。
李世民登上祭坛,接过祝文,面容肃穆如山。
就在他欲开口的刹那——
变故陡生!
“驾!驾!”马蹄声破空而来,人群顿时骚动。
一名满身尘土的信使,跌跌撞撞扑至台前,嘶喊道:“陛下!大事不好!冀、兖、青三州同时爆发民乱!士族余孽煽动百姓,声称朝廷要加征赋税!请陛下速调大军!”
人群哗然。
朝臣们面色各异,窃窃私语声四起。
“陛下!臣请命率左骁卫即刻出发,平息叛乱!”张承宗箭步上前。
“臣愿率陇右精锐为先锋!”王仁祐声如洪钟。
李世民眉头微蹙,尚未开口——
“太子李承乾勾结前隋余孽,意图刺杀陛下,谋反篡位!”一声尖啸划破长空。
“啪嗒”一声脆响。
众人目光齐聚——一枚狼头铜牌与一卷竹简落在祭台前。
“这是什么?”
“铜牌…竹简…”
一名御史冲出队列,指着地上的物件,声颤如筛:“此乃太子与前隋余孽往来信物!图谋不轨,请陛下明鉴!”
“拿下太子!”
“图谋不轨!”
几个声音应和起来,明显是早有预谋。?幻~想/姬/ /免^费?阅/读/
朝堂队列彻底乱了。
胆小者连连后退,想找地缝钻。好奇者伸长了脖子,欲看清局势。
魏征、王玄等老臣,瞬间护在太子身前,戒备四周。
唯有李承乾,平静得诡异。
他不辩解,不动怒,只是拄着拐杖,缓步向前。目光直视高台上的父皇。
李世民眼神游走于太子、“证物”与骚动的人群之间,表情阴晴不定。
“禁军何在?”张承宗厉声喝道,“立刻拿下太子!”
“休得胡言!一切由陛下定夺!”魏征寸步不让。
剑拔弩张之际——
李承乾微微抬手。
常胜躬身等命。
“动手。”太子声音轻若无物,却掷地有声。
刹那间,伪装成禁军侍卫的东宫秘卫显出真身!
动作如电,配合天衣无缝!
几个呼吸间,张承宗、王仁祐等人已被死死按倒。¢x¢n*s-p¢7^4¢8,.~c¢o·m/那几个诬陷太子的官员,更是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
“拿下这些人!彻底搜查!”常胜再次下令。
甲叶碰撞声,呵斥声,惊呼声,交织成一片混乱。
李元昌如遭雷击,面如死灰。
完了!
他慌乱扫视四周,那些应接应的兵马,此刻竟是自身难保!
绝望中,他声嘶力竭:“诸位大臣!太子勾结前隋,证据确凿!他要杀人灭口!速速勤王!拿下此獠,保我社稷!”
群臣面面相觑,进退两难。
祭坛之上,李世民将一切尽收眼底。
征战多年的他,早已看穿局势:太子的从容、常胜的果决,还有汉王那近乎疯狂的失态…一切皆在意料之中。
“肃静!”
帝王一声断喝,如雷贯耳。
场面顿时凝固。
他转向太子:“承乾,你有何话说?”
李承乾拄杖,一步步从容上前,声音清晰:“父皇,儿臣早已察觉有宵小之徒暗中串联,欲行不轨,诬陷东宫,图谋社稷。今日,他们总算是自己跳出来了。”
一个“跳”字,说得轻描淡写。
李承乾略一颔首。
常胜会意,一挥手。
几名东宫卫士押着数人上前,正是前些时日刺杀王玄未遂的刺客,还有方才那几个在人群中鼓噪、抛掷铜牌竹简的官员。
更有一封用火漆封口的密函,被常胜双手呈上,随后当众拆开。
常胜清了清嗓子,朗声读道:“……计划已定,若能成事,非但可坐实太子谋逆之罪,更可于混乱之中,令龙御归天,造成‘意外’。届时,汉王殿下顺天应人,登临九五,封赏犒劳,自不在话下。军中诸将,务必听我号令,一旦发难,即刻引兵压向宫城,抢占先机……”
字字句句,清晰无比。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