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靖帝遗子
北地,风雪未停。\@白?马?,书?院>=° ?o更·~?新+)最11全?-(
三郡交界之处,残阳如血,黑旗翻卷,一杆染红的旌旗下,万余兵卒如潮水般踏破官道,旌旗赫然写着四个金字——“靖帝遗子”。
这一刻,山河似乎都为之一静。
“传令下去——今日起,我北地方氏,奉靖帝私嗣方知远为主,肃清奸党,复我大靖!”将台上,一名青年披铁披风,眼神冷峻如冰,手执靖帝旧制长剑,朗声宣誓,声震十里。
而在京中,朝堂一片哗然。
“胡闹!什么靖帝遗子?靖帝死于先朝大火,其子早夭,当年太医院有案可查,怎可能留下血脉!”户部尚书怒拍案几。
礼部尚书却轻抚长须,声调意味深长:“民心所向,不问真假。若真为皇血,自当另议。”
一时间,群臣分裂,旧党新派皆欲借此机会重塑储位格局,朝堂波涛暗涌。
皇帝却始终不语,只在御座之上冷眼旁观,直到御前太监悄然入耳低语:“萧逸已有所闻,尚未回奏。”
皇帝眸光微敛,低声一笑:“他怎会不动?这局,是为他设的。”
而此刻,远在南境的靖毒军大营内,萧逸正披甲阅兵,听完谢玄呈来的密信,他神色平淡,将信纸丢入火盆。
“靖帝遗子?”
他淡淡道:“这年头,谁还没个身世了。”
他抬眸望向北方,长风猎猎,战旗下他低声喃喃:“看来,又要杀回去了。”
夜风沉沉,北境边郡的烽火台上,一簇簇急焰直冲天穹,将三郡之地照得犹如白昼。?第|¨一]?看?2书a网¤/ ¤无.]|错2,内2@容-£~
这一夜,民间传言四起。
“靖帝当年未死之子,方知远现世于北境,持有靖帝私诏与皇印残章,是先帝手书,铁证如山!”
“不是说靖帝子嗣早亡了吗?怎么又冒出来个?”
“你不懂,听说方知远自幼隐于民间,是靖帝托故人暗中抚养,数年前靖帝旧部便已开始暗中招兵。”
市井流言,如蝗如潮。
朝廷反应却慢得离奇。
“太医院确认,靖帝确实有子,但因火中焚毁宫籍,无法断定其存亡,此人身份尚需查验。”
“查个屁!百姓早就信了!”御史台中,有人重重摔下折本,怒吼不止。
而另一边,朝中诸侯却早已悄然站队。
北地几家望族率先表态:“靖帝遗子乃我北地王血,不可轻贱。”同时紧急集兵防线,拒绝朝廷钦差入境。
礼部旧派上折,请求启用“皇亲血统对照法”,实则暗渡陈仓,欲借靖帝旧血之名逼宫换储,朝局骤然失衡。
就在群臣纷纷揣测朝意之际,一道不起眼的黄衣信使,于深夜潜入靖毒军主帐。
他单膝跪地,献上一封密诏。
“奉陛下密令,请将军速启北征,不必声张,只为‘靖帝遗子’一案清君侧,若成功,当予特恩。”
萧逸眸光淡漠,接过诏书,一字未言。
谢玄从帐外进来,低声一笑:“这就叫,刀借你手,又怕你杀得太狠。,卡|&卡>.小μ,说;{网× ,首±发;e”
萧逸将诏书投入炉火,火光中他面无波澜,只淡淡问道:“我若真动了那位‘靖帝之子’,你说……百姓会如何?”
谢玄沉声:“天下民心,已有八成向他。”
“很好。”萧逸起身披甲,拂袖而出,“那便从民心里,杀个通透。”
北地三郡,临山城。
正值暮冬,寒风卷着枯枝打在城楼残垣之上,荒寂如鬼吟。
曾为边防要塞的临山,如今却成了所谓“靖帝遗子”方知远的临时都城。
大旗猎猎,绣着金龙踏云,一字横书“靖”字,宛如真龙再世。
“民心既起,天命可归!”方知远披盔挂甲立于楼头,面容清俊,眉目隐约与靖帝画像几分相似,声如洪钟,“我等苦守北地十年,今日可正名雪耻!”
城下,数万兵卒齐声高呼:“参见太子殿下!”
而此时,朝中震动未定,北地却早已重兵列阵。
望楼暗语灯火未熄,密使穿梭不止,一封封信函直送入周边九郡。
“靖帝遗子已归,天下重整在即。旧部可起,遗命当现。”
旧时北地将军、郡尉,甚至一度投降朝廷的边将,纷纷现身表忠,或密或明,整个北境地动山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