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江寒雪骑着花狐貂离了三山关,往首阳山而去,不出几个时辰,在首阳山不远处落下。
她此次的目的是见见伯夷、叔齐二人,但首阳山上八景宫又是太清圣人道场,她可不敢冒犯,于是便来到首阳山脚,打算徒步上山。
伯夷、叔齐二人出身孤竹国,是殷商王朝的一个诸侯国。他们虽然是远离朝歌的边陲王国,但也受到了当时战乱的压抑和不安。
孤竹国的国君墨胎初看到战乱将至、殷商快亡,自己也年迈体衰,难以应付这动荡的局面,便对君位的继承作了安排:他有三个儿子,长子伯夷,二子公望,三子叔齐。
国王很钟爱叔齐,想把王位让给他,于是他立诏传位叔齐。
墨胎初驾崩后,众臣民要按先君遗诏立叔齐为君。
可是叔齐却说:“伯兄在先,我怎能立国为君呢?”
伯夷坚辞不受,也说尊父命应立叔齐为君。二人互让不就,众臣左右为难。
伯夷知道父亲的心意,主动离开孤竹。叔齐不愿接受哥哥让给他的王位,也躲了起来。
二人几乎同时离开了孤竹国京城,众臣无奈,只得拥立二子公望为君主。
伯夷、叔齐逃离孤竹国后,向西而行。听说西伯周文王姬昌养贤纳士,堪为明主,于是二人决定投奔。经过千里跋涉,终于到达西岐,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后来西伯昌死了,周武王继位。
武王金台拜姜子牙为大元帅,进军讨伐商纣。
伯夷、叔齐听说这件事后,便跑上去拉住武王的马缰绳,劝谏道:“父死未葬,就大动干戈,攻伐别人,这能说是孝吗?作为臣子,却去攻伐君主,这能说是仁吗?”
武王的将士听了这些话,非常生气,拔出剑来要杀他们。
这时武王身边的姜子牙急忙劝阻说:“大王息怒,这兄弟二人虽说出这番话来,但他们是孤竹国君的儿子,也是互让君位的贤义之人,不可杀害,就随他去吧!”
武王接受姜子牙劝阻,放了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一番苦心劝阻武王,差点送了性命,就感叹道:“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避之,以洁吾行。”
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件可耻的事,决心不做周臣,不食周粟。
于是他们互相搀扶着离开了周朝的统治区,沿渭河而上,在首阳山隐居下来,靠采薇菜充饥。
江寒雪一路在首阳山走来,但见其悬崖峭壁,形态各异。山腰古松参天,丛林密布,山顶清泉涌波。爽气宜人,设身其间,大有坐莲揽翠之感。
首阳山有大山、二台、三台、西台、五台、后五台、皇洞、释迦庵、老君山等九峰环峙、状如莲花,还有马鹿成群出没于山林间。
就在这时,江寒雪听见有二人作歌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祖兮,命之衰矣!”
江寒雪寻着歌声,来到了一处山腰处,见一块青石上坐着两位消瘦的中年男子,面呈菜色,身体己有浮肿迹象,正是伯夷、叔齐二人。
它二人采折薇菜充饥,虽然薇菜色白味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它毕竟是山珍野菜,很难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营养。
再加上二人又是肉体凡胎,王子出身,采得的薇菜有限,饥一顿饱一顿,身体哪里吃得消,不几日,就把身体拖垮了。
“二位大贤有礼了。”
伯夷和叔齐见有人来,互相扶着站了起来还礼道:“见过仙姑。”
“吾乃天庭勾陈大帝,在此山游玩,听有歌声传来,颇为不凡,便来此相见。不知二位大贤何至于此?”
伯夷说道:“我兄弟二人,原是孤竹国人,听闻西岐周文王养贤纳士,堪为明主,特来投奔。可惜其子周武王以臣犯君,不听劝告,故我二人离了西岐,不食周粟。”
叔齐接着说道:“我兄弟二人跋山涉水,来到此处,采薇而食,难以果腹,身体有恙,大限将至。故而不平,作歌以明志!”
江寒雪抬手一礼道:“本座道场在骷髅山白骨洞,不归西岐管辖。见二位大贤志向高洁,不同凡俗,欲邀二位大贤做道场客卿长老,可专心著书立传,为吾门下弟子宣讲道德仁义之礼,不知二位大贤意下如何?”
伯夷与叔齐互相对视一眼,见江寒雪气质非凡,又自称天庭勾陈大帝,想来做不得假。
此去乃是著书立传,宣讲仁义道德之礼,更合二人心意,便点头同意了。
江寒雪见此,取出一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