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人
连绵青山之下,一片肥沃的农田在日光下泛着生机。一位农人正弯着腰,在田间辛勤耕作,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顺着脸颊不断滑落。日头渐高,劳作半日的农人直起身子,望向田边的小路,眼中满是期待。?不多时,一位妇人挎着竹篮,步履匆匆走来。竹篮里放着一个古朴的陶器,里面盛满了浓稠的米粥。妇人走到田边,将陶器轻轻放在垄畔,微笑着对农人说道:“当家的,先歇会儿,吃点东西。” 农人憨厚地笑了笑,接过粥,大口吃起来。不一会儿,粥便见了底,农人拍了拍肚子,心满意足。他将剩余的些许粥留在陶器中,便又转身投入劳作。?待暮色渐渐笼罩大地,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准备收拾归家。他习惯性地瞥向垄畔的陶器,却发现里面的余粥竟已空空如也。农人心中一惊,疑惑顿生,这几日皆是如此,是谁在暗中偷吃?他眉头紧皱,决定一探究竟。?第二日,农人依旧如常劳作,只是眼角的余光始终留意着垄畔的陶器。午后,日头愈发炽热,田间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就在这时,一个身影悄然出现,原来是一只毛色光亮的狐狸,只见它小心翼翼地靠近陶器,先是警惕地四处张望,确认无人后,才缓缓探首进器中,贪婪地舔食着剩余的粥。?农人见状,心中怒火中烧,他握紧手中的锄头,蹑手蹑脚地朝着狐狸潜去。每一步都走得极为小心,生怕惊动了这狡猾的家伙。待距离足够近时,农人猛地挥起锄头,朝着狐狸用力击去。“砰” 的一声,锄头重重地砸在地上,狐狸受惊,瞬间窜起,慌乱地想要逃窜。然而,它的头却被陶器紧紧套住,怎么也挣脱不开,只能在原地疯狂地颠蹶。?狐狸拼命挣扎,它的身子不断碰撞着陶器,发出沉闷的声响。终于,“哗啦” 一声,陶器碎裂散落,狐狸得以露出脑袋。它惊恐地望向农人,眼中满是恐惧,此时的农人正怒目圆睁,再次举起锄头。狐狸不敢停留,转身朝着山林深处逃窜,速度比之前更快,身影一闪,便越过山丘,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时光荏苒,数年一晃而过。山南的一座气派府邸内,贵家女却正遭受着狐祟的折磨。家中请了无数道士、法师前来敕勒驱邪,可皆无成效。那狐祟似乎极为张狂,时常在屋内现身,肆意捉弄贵家女。一日,狐祟又出现在贵家女面前,脸上带着戏谑的神情,说道:“那些纸上符咒,能把我怎样!” 贵家女强压心中恐惧,灵机一动,对狐祟说道:“你道术如此高深,我也期望能与你和睦相处。只是不知你生平可有惧怕之物?” 狐祟听闻,微微一愣,随即冷笑一声,说道:“我无所畏惧。但十年前在北山时,曾在田畔偷食,被一个戴阔笠、持曲项兵器的人差点杀死,至今仍心有余悸。”?贵家女将此事告知父亲,贵家老爷一心想为女儿解除狐祟之苦,听闻此言,立刻思索如何找到狐祟惧怕之人。可无奈不知其姓名与住处,无从打听。恰在此时,家中仆人因事前往山村,偶然与人谈及此事。旁边一人听闻,惊讶地说道:“这与我多年前的经历恰好相符,莫不是我当年驱赶的那只狐狸,如今成了精怪来作祟?” 仆人觉得此事蹊跷,赶忙回去告知主人。贵家老爷大喜,立刻命仆人备马前去邀请农人。?仆人快马加鞭赶到农人家中,说明来意。农人听后,不禁笑了起来,说道:“当年确实有过这样的事,可未必就是这只狐狸。况且它如今既能作怪,又怎会惧怕我一个农人?” 贵家仆人苦苦哀求,农人最终拗不过,答应前往。?来到贵家府邸,农人看着气派的庭院,心中不免有些紧张。贵家老爷亲自迎接,将农人请入屋内,详细说明了情况。农人听后,沉思片刻,决定一试。他穿戴成当年驱赶狐狸时的模样,阔笠戴在头上,手中紧握着那把锄头,走进贵家女的房间。屋内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息,农人深吸一口气,用锄头重重地敲击地面,大声喝道:“我每日寻觅你不得,原来你逃匿在此!今日既然碰上,定杀不饶!”?话音刚落,屋内便传来一阵凄厉的狐鸣。农人心中一紧,愈发做出威严愤怒的样子,再次大喝:“还不速速现身受死!” 只见一道黑影从床底窜出,正是那只作祟的狐狸。此时的狐狸,眼中满是恐惧,身体瑟瑟发抖。它看着农人,竟口吐人言,哀告乞命:“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农人厉声叱道:“速去,饶你性命!若再敢作恶,定不轻饶!” 狐狸听后,立刻捧着头,如老鼠般逃窜而去,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贵家女目睹这一幕,心中的恐惧终于消散。贵家老爷对农人千恩万谢,拿出丰厚的报酬相赠。农人推辞不过,只得收下。自那以后,贵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农人的这段驱狐经历,也在当地渐渐传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