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织
促织之祸与奇幻转机????明朝宣德年间,宫廷之内斗促织的游戏风靡一时,奢华之风盛行。这股热潮自上而下蔓延,致使每年都要向民间大肆征收促织。促织本非陕西一带所产,然而华阴县的县令为谄媚上官,偶然觅得一只并进献。经宫廷比试,此虫争斗时勇猛异常,令众人惊叹。上官大悦,遂责令县令年年供奉。县令无奈,将这棘手差事层层下压,最终落到了里正头上。?城中一些游手好闲之徒,嗅觉敏锐,一旦得到优良品种的促织,便视作奇货可居。他们用精美的笼子精心饲养,故意抬高价格,如同囤积稀世珍宝一般,等待着暴富的机会。里胥们见有机可乘,凭借着狡黠奸诈的手段,趁机向百姓巧立名目、摊派费用。每征收一只促织,往往致使好几户人家倾家荡产,原本平静的生活陷入绝境。?县里有个名叫成名的读书人,多年来一心苦读诗书,渴望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无奈命运弄人,他虽饱读经史子集,却始终未能中举。成名为人忠厚老实,不善言辞,木讷迂腐,在人情世故上一窍不通。狡猾的里胥见他老实可欺,便将他上报充任里正之职。成名得知后,犹如晴天霹雳,想尽各种办法推脱,四处求情、送礼,却都无济于事。不到一年时间,他那原本就微薄的家产,便在应对里正事务的折腾中消耗殆尽。?恰逢此时,朝廷又开始征收促织。成名既不忍心向贫苦百姓摊派,以免加重他们的负担,又实在拿不出钱来赔偿,陷入了两难的绝境。他整日忧愁烦闷,茶不思饭不想,心中满是绝望,甚至多次动了寻死的念头。妻子见他这般痛苦,心疼不已,劝说道:“死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倒不如自己去寻找促织,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成名听后,觉得妻子的话在理,虽然心中仍充满忧虑,但也只能抱着一丝希望,决定放手一搏。?于是,成名每日天不亮便出门,直到夜幕降临才归来。他手持竹筒和铜丝笼,穿梭于破败的墙壁之间,徘徊在荒草丛生之处。他不辞辛劳,翻遍每一块石头,挖掘每一个洞穴,尝试了各种方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促织的角落。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日复一日的寻找,始终一无所获。即便偶尔抓到两三只,也都是些体弱瘦小、不符合规格的劣等促织。?县令催逼得极为严厉,限定了严格的日期。十几天的时间里,成名因未能按时完成任务,被打得皮开肉绽,屁股上脓血淋漓,连走路都十分困难,更别说还有力气去捉促织了。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中满是痛苦与绝望,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尽的念头,觉得生活已毫无希望可言。?就在成名陷入绝境之时,村里来了一个驼背的巫婆,据说她能凭借神奇的力量为人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消息传开后,引得众多人前来求问。成名的妻子听闻此事,抱着一丝希望,带着家中仅存的一点钱财前去询问。只见巫婆的家门口挤满了年轻女子和白发老妇,大家都怀着忐忑的心情,期待着能从巫婆那里得到指引。?成名的妻子随着众人走进屋内,只见里面有一间密室,密室门口挂着帘子,帘子外面摆放着香案。求问的人依次在香炉里点燃香,虔诚地拜了又拜。巫婆站在一旁,神色庄重,望着天空代为祈祷。她的嘴唇快速地一张一合,念念有词,声音低沉而神秘,众人都屏气敛息,恭敬地站着聆听。?不一会儿,帘子里面扔出一张纸,上面写的内容正是求问人心中所想之事,无一差错,令众人惊叹不已。成名的妻子见状,心中涌起一丝希望。她小心翼翼地把钱放在案上,然后焚香礼拜,心中默默祈祷着能找到促织的线索。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帘子轻轻动了一下,一片纸缓缓飘落下来。她急忙拾起来一看,上面没有一个字,只有一幅画。?画中绘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楼阁,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看上去像是一座寺庙。楼阁后面的小山下,怪石嶙峋,形状各异,杂乱地卧在地上。周围荆棘丛生,荆棘的尖刺如针般尖锐,在风中微微晃动。一只青麻头促织静静地伏在那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旁边还有一只蛤蟆,后腿微微弯曲,前腿抬起,像是要跳舞的样子。成名的妻子反复翻看这幅画,心中充满疑惑,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然而,看到画中有促织,正合了她心中所想,便把画折叠起来,小心地收好,匆匆回家拿给成名看。?成名接过画,反复思量,心中暗自揣测:“难道这是上天在指点我捕捉促织的地方?” 他仔细观看画中的景象,觉得与村东的大佛阁极为相似。想到这里,成名不顾自己病体未愈,强撑着虚弱的身体,拄着拐杖,拿着画来到寺后。只见那里有一座古老的陵墓高高隆起,周围荒草丛生,一片寂静。他沿着陵墓缓缓走去,只见地上的石头层层叠叠,形状和排列方式与画中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