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此前对王氏并不喜欢,不过经此一事,她对王氏有些改观。,¨5@4a看°2书/° {?首|(发×?
王氏虽然小动作多,但至少一心为了阿霜,不似那赵氏。
若是有人要害阿霜,王氏是宁愿舍了自己的性命,也要挡在她面前的。
不过,贾母对女儿贾政没有好脸。她不知缘由,只当是贾政偏宠赵氏,让他起了不该起的心思,想当正室,孰料王氏岿然不动,他心中生恨,便去咒她的霜儿。
后宅里的争风吃醋,居然险些害了霜儿的性命。
贾母极其后怕,连夜在府中修了庙宇道观,又感念那救了阿霜性命的仙人恩德,替那仙人塑了像,立了长生祠,请了十二位居士入府,为贾府祈福。
居士中有一位叫妙玉的,最是不同,贾母见过那人一面,乌发明目,清冷逼人,不似凡人。
听闻他出家前也是仕宦人家的公子,因为身体不好,迫不得己出了家,也是奇了,他一出家,病就好了。
他出身矜贵,入了寺庙也不改旧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穿用度,无一凡品,连煮茶的水也要用陈年的雪水。
别人都落了发,独他带发修行,可谓是鹤立鸡群。
最令贾母在意的是,他名字中有一个玉。
岱玉也有个玉。
听闻岱玉幼时身子也不好,差点出家了,若是出家,也该是妙玉这样。
不过若是出家了,也嫁不得她的霜儿了。
还是不出家的好。!??看.:@书|{a君o D*更$ˉ新§?t最{t全?&
贾母爱岱玉,毕竟他是自己膝下唯一男儿的孩子,但她更爱霜儿,岱玉是她的掌上珠,那霜儿便是她的心头肉。
……
过了几日,快到端午了,这个时节蛇虫鼠蚁多,又暑气丛生,按照旧俗,几日后贾府全家便会去清虚观打醮,祈福兼避暑。
不过今年,府中发生了这样可怖的事,因此等阿霜的身子一好,贾母便迫不及待地提前启程了。
启程那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仆从如云,乌压压的占了一街。
街边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一行人行到观前,钟鸣鼓响后,张道士执香披衣,带领众人在路旁迎接。
张道士是清虚观的观主,曾得皇家接见,地位尊崇,人称“老神仙。”
等人入了观落了座,张道士上前请安见礼,然后看向贾母身边的阿霜,“这便是小小姐?”
阿霜点了头,向她问好。
张道士赞道,“真是越发康健了。”
“这形容身段,与老太太简首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贾母面上满是骄傲,“霜儿是我女儿的女儿,长得最是像我。”
正说话,突闻冯家的人来了,拿了猪羊香烛茶银之类的东西过来送礼。
原来是此前出行的排场盛大,让人以为贾家是要大摆斋坛,于是忙来送礼。-x~i*a-o¨s?h_u·o?h¨u′n*.\c*o!m?
阿霜认识冯家的人,她常与冯将军的女儿冯紫英在一块玩,两人在吃喝玩乐方面最是相合。
观中也有其它人家的人,见冯家送礼,也赶过来送礼攀附,其中一位姓赵的侍郎也过来请安。
贾母心中有些后悔,她年事己高,只是出来闲逛,原想着静悄悄的,没想到惊动了这么多人。
她早己淡出朝野,朝中的纷争动乱一概不关她的事,遇了这事,只觉得麻烦,她叫了贾政过去处理,又吩咐管事的王熙凤,明日便启程回去。
不一会儿,替贾母去神前拈戏的人来了,贾母见侍从捧着三本折子,笑着问道,“拈着什么戏了?”
凡是来打醮,是必听戏的,这戏又叫神仙戏,传闻蕴含着神明的启示。
“是《白蛇记》、《满床笏》和《南柯梦》。”
虽知《白蛇记》讲的是汉高祖斩蛇起义的故事,可阿霜听了白蛇二字,免不得心里发怵。
魇症好了之后,她做了两回噩梦,梦到自己被蛇绞得死死的,逃也逃不走。
偏偏那蛇眼中含着泪,也不知到底是谁欺负谁。
贾母听了戏名,沉默了。
《白蛇记》和《满床笏》倒是好戏。
《白蛇记》讲的是汉高祖起义建立大汉,她们贾家的老太君也是王朝之初跟在皇帝身边起义的,靠从龙之功发家。
《满床笏》,上朝的笏板把床都堆满了,可见权势之盛,不正是贾家盛时的印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