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其中一百零五人为女,一百九十五人为男考生。
闻青云没有区别对待他们,殿试出题依旧是以当前要紧的国事为题,教考他们治理地方的手段。
最后送到闻青云面前的十份卷子总,男女正好平分。
对于有能力走到这一步的考生,闻青云自然会表现出偏爱,只留下一个榜眼给水平确实不错的男考生,其余一到六名皆是女考生。
当皇帝,在权力范围内,当然是怎么开心怎么来,闻青云可不会主动去迁就谁。
接连的女状元问世,让朝臣和百姓明确这位陛下的喜好。
但凡是女子,就有额外的机会让这位陛下另眼相待。
切实的利益,让许多人的观点也跟着改变。
无论是侥幸活下来的世家,还是新崛起的豪族大户,他们都盼望着家族可以延续。
当女子科举为官相对更加容易的情况下,有远见的人都默不作声开始培养有出息和有见识的女性小辈
在礼部尚书第三次请求陛下选秀延续子嗣的时候,闻青云云淡风轻地开口。
“朕无意后宫,在位期间不选秀,不封后,不纳妃。”
“至于子嗣问题,从今日开始,六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宗室之女,皆可去楚昕那里报名。通过考试者,入住南三所,朕会安排翰林院的人亲自教导他们。”
听到是宗室之女,百官们互相交换眼神,他们虽然对此早有预料,当在真的听到后,还是忍不住有些惊讶。
陛下是打定主意要立太女,而非太子。
“陛下圣明。”百官跪地高呼。
但再怎么惊讶,也改变不了百官们也没有反驳权力这个事实,没人会在这位年轻力壮的陛下面前,大胆讨论下一任皇帝会是谁。
只不过这道旨意一出,让百官再一次对楚昕位同皇后的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这不,宗室女都要去楚昕那边去报名,那就代表下一任皇帝必定要喊楚昕一句老师!说不定还要反过来讨好对方。
天授十二年,工部规模得到扩大,另外还多出独立六部之外的海事局。专门负责了解海外国家和制度,并且包揽所有新奇的研究。
天授十五年,楚昕进少师、司瑜进少傅、司雯进少保。王月娇再次担任元帅,带着全新的水师远征海外,不断为大乾开疆扩土。
同年,白思阳官至大理寺寺卿,入内阁接替告老还乡的户部尚书,成为东阁大学士。
楚昕为母亲请封一品诰命夫人,履行了自己最开始的承诺。
天授十七年,王月娇为得力下属邵莲请功,邵莲得封定波侯。项菡升为吏部侍郎,官职比起丈夫高出许多。其女也在同年考取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同年,江陵为湖州府知府,沉迷打击世家豪族,靠着每三天就要写一首表达对其妻子定波侯的思念出名,成为痴情知府。
天授十九年,和瑞亲王抓住机会主动出击,把防线再次往前推进三百里,逼迫瓦剌和鞑靼余部往西处逃窜。
陛下龙颜大悦,把只能承袭三代的亲王改为世袭罔替,让她亲自来南三所挑选宗室女,过继成为她的子嗣。
天授二十五年,闻青云把培养出来文武双全的宗室女安排到各地为官,让她们亲自去了解百姓的生活,实地教考她们治理地方的经验。
天授三十年,年近半百的闻青云送别自家母后,按照其心愿不与先帝合葬,而在格外挑了一块喜欢的地方安葬。
闻青云为自家母后守足三个月的孝,三个月内不沾荤腥,不碰酒色,连带上朝也没去,硬是掉肉十斤。
天授三十一年,闻青云召回宗室女,选出最为出色的三个记在自己名下,为嫡出皇女。
天授三十五年,和瑞亲王离世,闻青云亲自为其扶灵,看着吏部尚书白思阳在墓前哭得和小孩一样。
同年,不过六十出头的白思阳致仕。在得到陛下的默许后,白思阳前往北境辅佐经验还不够充足的二代和瑞亲王。
天授四十一年,瞧着百官中六成以上都是女官,闻青云觉得自己应该休息一会。
随后把三个全面发展的皇女喊了过来,单独教考她们的能力,从中选出一个有远见、做事果断且最无情的皇女,立为皇太女。
当皇帝,果断无情可不是缺点,而是优点,这样才能确保屁股下的龙椅永远是自己的。
确定继承人后,另外两人一个被留下,另一个则是受封海外,准备自己动手扩张封地。
天授四十五年,想到自己已经六十多岁后,闻青云开始抗拒上朝和处理奏折,觉得自己的老年生活应当专注享乐。
于是在天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