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斋饭后,怀素与同伴们一同向方丈辞别,并踏上了前往舜皇岩的征程……
一路前行,众人跟随着蒋猎户来到了一座气势磅礴的小石山前。这座小石山犹如拔地而起一般,突兀而又壮观。
它的山头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却给人一种巍峨雄壮、高大威猛之感,宛如一只庞大无比的巨兽横卧于大地之上,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站在山脚下仰望山顶,云雾缭绕其间,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莫测的氛围。阳光洒下,石山的表面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似乎隐藏着无数的秘密等待人们去探索发现。
山上,悬崖峭壁如刀削斧砍般险峻。无尽的葱郁绿意,跟奇石峭壁完美融合,既不失雄伟,又尽显柔美!
极目远眺,四周是一片广袤无垠的田野,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铺展在大地上。田地里,稻穗摇曳,五颜六色的花朵点缀其中,美不胜收。
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新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远处的村庄若隐若现,炊烟袅袅升起,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温暖。
……
蒋猎户带着众人来到小石山的一棵古树旁,这棵古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仿佛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他绕过大树,眼前出现了一个石洞入口,大约能容纳三四个人并排通过。
众人跟随着蒋猎户进入洞穴,岩洞内部蜿蜒曲折,一眼望去深不可测。显然,这个岩洞已经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冲刷和磨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大家在洞中漫步游览,惊奇地发现洞内竟有四个宫殿和十八座殿堂。洞中有宫,宫中又有殿,这种奇特的布局让人叹为观止。每一处都是那么精致巧妙,犹如一座神秘的地下城堡。
溶洞里的景色美不胜收,全由钟乳石自然形成。石笋、石柱、石幔、石瀑布、仙人桥、仙人田、莲花塔等奇景异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天然画卷,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绚烂多彩的地下迷宫世界。
更为神奇的是,洞内四季如春,无论外界寒暑如何变换,这里始终保持着宜人的温度。夏天没有闷热难耐的酷暑,冬天也毫无严寒刺骨之忧。
据蒋猎户介绍,此地曾被赞誉为\"舜皇别宫\"。昔日,周边居民每逢盛夏都会前来避暑纳凉;而到了寒冬时节,许多穷苦人家因担心受冻致死,便选择在此栖身越冬。
然而,自舜皇山中出现土匪之后,再无人胆敢踏足此处。曾经热闹非凡的地方如今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那些美丽的景致默默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落寞。
众人感慨,唏嘘不已。
没想到,土匪之患,竟然对周边民众的影响如此之大。还好,已将土匪捉拿归案,也算是造福一方百姓了。
……
此时,众人来到有高达两丈的石柱,直抵岩顶,宛如岁月长河里的中流砥柱,撑起了岁月和历史的沉积和厚重。
又有高丈许的一棵大石笋,上面长着密密麻麻的小石笋,就好像美丽的新娘穿着一身缀满珠宝的霞帔凤冠。
旁边,一颗小小的岩石突出在众多的石块上,凹凸不平,细看竟有点像小小的猕猴,美其名“猕猴守山”;其他的或如冰枝,或如珠帘,或如贝壳,或如鸟翼……
不一而足。
再往里走,就是溶洞的腹部。蒋猎户讲,这里当地百姓称之为“舜皇厅”,是溶洞中最宽广的地方。
在一块巨大的倾斜着的岩石下,一个平整得出奇的岩石霍然在眼前,那便是传说中的龙床了。
床很宽,很大,足可容好几个人在上面打滚,据说舜皇南巡,经过东安,就居住在此。
旁边有石凳,石柱,石桌。
众人都看呆了,没想到,传说中的舜皇岩,真的有如此神奇。
最兴奋的莫过于刘宇生,摸了摸石柱,又往石座上一坐,扭了扭屁股,又坐不住了。
看到旁边的石桌,又用手扫过,感受到石桌冰凉的质感,心情舒爽到无以复加。那边,又瞄上了石床。
他们静静地躺在那宽阔而冰冷的石床上,身体完全舒展开来,感受着丝丝凉意透过肌肤传来。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周围的世界变得格外宁静。
思绪渐渐地飘远,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数千年前那个遥远的时代。
传说中的舜帝南巡至此,他心怀天下苍生,关心百姓的疾苦和幸福。
在舜皇山下、舜皇岩里,忙碌了一整天的舜帝疲惫不堪,也曾像他们现在这样,躺在这片清凉的地方休息。
想象着当年的情景,众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舜帝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