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七年(748年),李雄得到高仙芝的允许,正式驻扎碎叶城,加上原来驻守在碎叶城的士兵,手下总共达到了两万人 成为了的实权大将。
积极练兵备战的日子里,李雄每日清晨都会立于城头,望着远处连绵不绝的雪山与广袤无垠的草原,心中豪情万丈。
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强大的武力方能保世。于是,他严格要求士兵,不仅注重武艺训练,更强调纪律与忠诚,使得麾下的士兵如同钢铁洪流,锐不可当。
然而,就在李雄厉兵秣马、准备一展宏图之际,大唐商队在可汗国遇袭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来。
商队成员或死或伤,货物被劫掠一空,消息传回长安,朝野震惊。
甚至长安下圣旨,让高仙芝彻查此事,并给出交代。
然而,高仙芝接圣旨后,仅仅是给李雄传了一句:“此事你看着办,我只要结果!”
李雄收到消息时,正于府中研读兵法。他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寒光。
这不仅是对大唐商队的袭击,更是对大唐威严的挑衅!他深知,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能够让他插手西域各国的的机会。于是,他立即召集部将,商议出兵之事。
“传令兵,击鼓召集众将议事,很快,众人听到鼓声,纷纷集合到李雄跟前,李雄拿出战报,目光威严的扫视着下方的众人。
将战报传下后,开口说道有的人肯定已经知道了,这是对大唐的挑衅,也是对我李雄的挑衅,今日敢袭击商队,明日就敢袭击我大唐军队。
李雄杀气腾腾的说道,既然高大人将此事交由我处理,那就按我的规矩来。
我就一个要求,大军过后鸡犬不留,要让那些心怀二心的人从此断了想法。”李雄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议事厅中。
部将们面面相觑,随即纷纷表态,愿随李雄出征,荡平可汗国。
李雄见状,心中大慰。他迅速制定作战计划,决定以奇兵突袭,直捣可汗国都城。
他深知,可汗国虽然不强,但还是仅有一支可战的军队,只要能够迅速击溃其主力,其余部落必将望风而降。
时机成熟,李雄率军出征。大军如脱缰野马,势不可挡。沿途所过,部落望风而逃,不敢与之争锋。李雄则趁机收编降兵,壮大自已的实力。
终于,大军抵达可汗国都城之下。可汗国君臣得知消息,大惊失色。
他们本以为,大唐不会为了区区商队而大动干戈,却没想到李雄竟如此果断决绝,根本不给他们解释的机会。
很快李雄率军围城,可汗国都城虽然坚固,但在李雄的猛攻之下,也逐渐显露出疲态。城中的守军士气低落,而李雄的士兵则越战越勇。
看着面前低矮的城墙,李雄不由得冷笑,“就这还想挡住我,”李雄亲率手下精卫强攻城门,很快李雄率军攻破了城门。
大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可汗国君臣仓皇逃窜。李雄则率军追击,誓要将他们一网打尽。
由于在大军出发前,李雄便定下了此战的基调,攻入城后,李雄的军队在可汗国都城内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屠杀。
那些敢于反抗的勇士,无一不被李雄的铁血手段所震慑,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街道,哀嚎声此起彼伏,震颤着每一寸土地 。
对于投降的则是全部抓为俘虏,准备带回碎叶城,因为李雄接下来的计划还需要到这些人。
李雄骑在战马上,目光冷峻,他深知这场战争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大唐商队复仇,更在于树立大唐在西域的威严,让那些蠢蠢欲动的部落明白,大唐的怒火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修罗之名,从今日起,将传遍西域!”李雄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他的士兵们如同嗜血的猛兽,肆意地在城中搜寻着可汗国君臣的踪迹。
他们不仅是为了战斗而生,更是为了守护大唐的荣耀而战。
在这场屠杀中,李雄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冷酷无情的决断力。他深知,只有彻底摧毁可汗国的抵抗意志,才能确保大唐在西域的绝对统治。
因此,他毫不留情地命令士兵们对任何敢于反抗的敌人进行无情地杀戮,直到可汗国的都城变成了一片死寂的废墟。
然而,在屠杀的同时,李雄也并未忘记他的初衷——为大唐商队复仇。
他亲自带领一支精锐部队,深入可汗国君臣的藏身之处,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捕行动。
追捕中,李雄展现出了他出色的指挥素养和过人的武力,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一步步将可汗国君臣逼入了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