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不远处气定神闲的高太尉。*a\i′t^i~n/g+x^i^a`o^s·h¢u~o^.^c\o!m*
酒过三巡,歌舞暂歇。
皇帝放下酒杯,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贾环身上,淡淡开口:
“贾环,前几日朕交予你和甄爱卿查办之事,如今可有结果了?”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骤然一紧。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贾环身上。
高太尉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薛宝钗则端坐席间,看似平静,紧握的手帕却暴露了她内心的紧张。
贾环与甄宝玉对视一眼,从容出列,躬身行礼:“启禀陛下,臣等幸不辱命,已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查探清楚。”
“哦?”皇帝眉毛一挑,故作惊讶道,“那便说来听听,朕倒要看看,是何人如此大胆,敢在朕的眼皮底下搬弄是非,构陷忠良!”
高太尉闻言,心中暗自得意,以为贾环已是黔驴技穷,准备束手就擒。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圣明!此等奸佞小人,定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贾环却不理会他,只是平静地开口:
“陛下,臣等查明,此次针对臣与甄大人的所谓‘证据’,皆系伪造。”
“而幕后主使,正是这位......”他猛然抬手,指向高太尉,“高太尉,以及荣国府的薛宝钗!”
满座哗然!
高太尉脸色一变,厉声喝道:“贾环,你休要血口喷人!本官一心为国,忠心耿耿,岂容你这黄口小儿污蔑!”
薛宝钗也霍然起身,面色苍白,泫然欲泣:“陛下明鉴!小女一介闺阁弱质,素来仰慕皇上天威,敬佩贾环表弟才干,何来陷害之说?”
“定是贾环表弟被人蒙蔽,或是他自己行差踏错,才胡乱攀咬!”
皇帝面沉似水,看不出喜怒:“贾环,你既说他们二人是幕后主使,可有真凭实据?”
“臣,自然有。”贾环语气笃定,从袖中取出一叠书信和供状。
“此乃高太尉与薛宝钗往来密谋陷害臣与甄大人的部分信件,虽是副本,但笔迹可鉴。
另有数名参与伪造证据、传递消息之人,愿上殿作证!”
说罢,他高声道:“传证人!”
殿外候着的锦衣卫书吏和薛府下人被带了上来。
两人战战兢兢地跪倒在地,将高太尉如何指使他们伪造盐引、账目,薛宝钗如何通过丫鬟传递消息、提供“物证”的细节一一供述清楚。
那名书吏更是呈上了自己偷偷保留的伪证底稿和高太尉的亲笔指令。
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在!
高太尉面如死灰,瘫软在地,嘴里兀自喃喃:“不可能,这不可能……”
薛宝钗更是浑身颤抖,泪如雨下,却再也说不出一句辩解之词。
她那套看似柔弱无辜的说辞,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皇帝龙颜大怒,猛地一拍龙案,震得杯盘作响:
“好!好一个忠心耿耿的高太尉!好一个知书达理的薛宝钗!你们就是这样欺瞒朕躬,构陷朝臣的吗?!”
他怒视高太尉:“高远!你身为锦衣卫指挥使,食君之禄,却不思忠君报国,反而结党营私,构陷同僚,罪无可恕!”
又转向薛宝钗,语气中带着极度的失望:“薛宝钗,朕念你出身名门,又与贾府有亲,对你多有宽宥,你却蛇蝎心肠,恩将仇报!当真令人不齿!”
真相大白,殿内局势瞬间逆转。
方才还对贾环、甄宝玉指指点点的官员们,此刻纷纷噤声,看向高太尉和薛宝钗的眼神充满了鄙夷和幸灾乐祸。
皇帝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目光转向贾环和甄宝玉时,已恢复了几分平和,甚至带着一丝赞赏:
“贾环,甄宝玉,你们二人临危不乱,彻查真相,不仅洗清了自身冤屈,更揪出了朝中蛀虫,朕心甚慰。”
他扬声道:“传朕旨意!高远玩忽职守,构陷忠良,革去锦衣卫指挥使之职,打入天牢,听候发落!其党羽一并彻查,严惩不贷!”
“薛氏宝钗,心机歹毒,构陷宗亲朝臣,念其女流,暂且收押,待查清其在贾府所作所为,再行处置!”
“贾环、甄宝玉,忠勇可嘉,赏黄金各千两,锦缎百匹!先前停掉的庆宴戏曲,即刻恢复!”
随着皇帝旨意一下,禁军上前,将面如死灰的高太尉和瘫软如泥的薛宝钗拖了下去。
大殿内的阴霾一扫而空,重新响起了丝竹之声,方才被强行中断的戏曲也再次开锣,咿咿呀呀的唱腔似乎也变得格外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