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福客栈依旧跟往常一般,招揽着过客,服务着留客。
黑石镇也是依旧,太阳高悬在空中,日光炽烈,金黄璀璨。 亘久不变的照耀着这片土地,从不理会这片土地上发生着怎样动人心魄的故事。 与周遭的平淡不同的是,此刻易太岁的脑海意识中波涛汹涌。 大道之声响起,如远古魔神的低语,如九天宫阙的仙诏,道音深沉,似有仙人围坐谈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日月照,列星朗,阴阳和,非有为焉,正其道而物自然。无心而守,无意而行,心即斗枢,气即群星,阴阳交泰,形满气足。混沌而始,混沌而终.....” 空气中流动的缕缕能量如细丝般不自主的向易太岁的身体汇聚。 随着汇聚在身边的能量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了雾状。 天音环鸣,自然周天经一遍又一遍的鸣唱,此时已经刻印进了易太岁的意识当中。 随着自然周天经的道音响起,心境空明的易太岁清晰的捕捉到了围绕着自己的能量。 按照经法的轨迹运行,周围的能量开始一缕缕的进入身体,脑海中也多了一道道信息。 修行之路,起于凡尘,当首为脱凡。 宇宙浩瀚,星球陆地不知何几,文明族群更为甚多。 不同的修行法门,不同的修行境界更是如漫天繁星,但殊途同归,不管如何修行,第一步,脱离凡尘为其根本。 脱凡境当为修行第一境。 脱凡境后来又被宇宙文明划分为四个小境界,引能境,凝能境,淬体境,化海境。 如同文明般绚烂,能量的名称也是多种多样,灵气,星气,源气,元力等等,但追其本源,无外乎是能量的一种体现。 首先就要引能量入体,等体内能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后,便要凝聚能量。 让体内的每一缕能量变得更为之前的几倍之多。 再下来,便是让体内汇聚的能量淬炼自己的身体,脱凡脱凡,身体的强度也要改变。 最后一小境为化海,不停的汇聚压缩凝固体内的能量。 使其达到上限时,体内便会形成一个能量海眼,此海眼便是用来储存能量的承载地。 修行至此,下一步便是使用能量,即通脉境。 打通经脉,让能量外放,以强大的术法进行攻击和防御。 到这一步,可以算是真正开始修行,而脱凡境则为基础。 一道道文字清晰的向易太岁解释着修行的基础,易太岁开始更多的吸收天地之间的能量。 体内的能量越来越多,随着自然周天经的运转路线完成一圈后,一声轻微的突破声在易太岁心中响起,凝能境一段。 脱凡境的四个小境界通常被划分为三段,代表其修行的程度。 而后面的大境界,例如通脉境又被划分为十二重。 突破到凝能境一段时距离易太岁修行开始也不过仅仅过了十几分钟。 黄昏时分,天边残阳如血,易太岁还没有从修行的状态中出来,犹如初尝禁果的人忘我的痴迷。 密集的能量在易太岁的房间内形成了大雾,十方躺在摇椅上边看书边将一块块晶体捏碎。 吸收的速度越来越快,十方只能放弃圣贤书专心盯着易太岁。 只见其周身的能量大雾被瞬间吞没,十方一脸肉疼的拿出一堆晶体捏碎。 轰......巨大的声响在易太岁体内响起,一个形似海眼的漩涡出现在丹田的位置。 随着吸收的能量,海眼肉眼可见的变大,海眼内的能量随着漩涡流转。 当能量堆满海眼的刹那间,气体状的能量从海眼奔向人体的任脉和督脉。 体内的能量不停的冲击任督二脉,易太岁也感应到了能量的肆虐,静心凝神的运转着自然周天经。 一个小周天,两个小周天...易太岁的额头泛起细汗。 外面的天空早就褪下了黄昏这层面纱,换上了黑夜当作装饰。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第一次修行的易太岁沉迷其中,砰,砰.....两道细微的声音从体内传出。 一股通畅感涌上心头,如同水到渠成的舒适,通迈境一重到了。 易太岁神清气爽,浑身舒泰,周身能量环绕,易太岁盘坐在床边,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激荡而出,再配上俊秀的容颜,如若身座白玉京的谪仙临世。 “哎呦喂,这谁啊这。”十方第一时间来到身边,活像个出息后身边的朋友。 易太岁起身,摊开手掌,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