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为此前锦州渡破烂得实在太深入人心,而太子现在将它修建的又实在太好,若非巨川滔滔,他们险些都不敢相信眼前这片筑起了高大城墙和邬堡,犹如一个微缩城池的地方,竟然就是曾经的锦州渡,尽管工事尚未完工,人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它无与伦比的防御性。
古渡郡的种种美好,通过这些亲临其境的人,开始在百姓间口耳相传,让所有没有去过那里的人,都开始心怀幻想。
就在此时,官府再次下达了学院招生的消息,这让所有对古渡郡心存幻想的人纷纷赶到官府为子女报名,只是到了官府详细了解报名政策之后,他们又有些犹豫了。
因锦州全境的统一,各类人才也都汇集到了虞煜的手中,许多来自民间的有才之人,在优渥报酬和笔墨纸砚无偿使用的吸引之下,都很乐意前往太子所设立的学院之中教书,师资力量的迅速壮大,让虞煜将原本打算押后建设的常规学院给提上了招生的日程。
所以这一次发布的招生计划的学院,除了之前已经发过一次告示而被战事耽搁了的古渡医学院外,还有各郡迅速拾掇出场地的常规书学院,这让报名的人一时进入了选择困难的情况,既想让孩子到古渡郡长长见识,又舍不得就近开设学有所成后还能考试当官的书学院。
在报名登记的这几天里,每日清扫场地的人都会从地上扫出大把掉落的头发,足见选择困难的可怕之处,好在招生结束之时,他们都下定了抉择。
看着下面呈上来的名单,虞煜也有些难以置信,没有想到百姓们会对他新开的书院这么捧场,本以为后归入的三郡,怎么也要出动一些官吏去做动员,才会有人报名入学。
殊不知百姓们对此欣喜不已,只需自带口粮就能学到那些贵人们才能学习的东西,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哪怕只是一年,也足以让孩子受益终身,更遑论学有所成之后的广阔天地。
不同于开心的百姓,觉得自身利益因学院出现受到侵犯的世家众人再一次齐聚到了太子府外,请求觐见。
然而自虞煜进入扶风以来就没有叩开过他府门的世家众人,毫无疑问的再一次铩羽而归了,只能聚在一起生了一通闷气。
没有人问出虞煜为什么敢这样做的愚蠢问题,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虽然名为世族,却终究无法和中原那些传承千年的大族相提并论的,甚至只能成为他们附庸的存在。
如今中原大乱,各大世家自保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及得到他们,而通往中原的唯一道路也被虞煜阻断了,他们在锦州犹如困兽,大势已成的虞煜自然不会将他们这半拉子的世族放在眼里,太子这么做,完全就是为了削弱他们。
世族和皇权的关系向来微妙,既然太子已生此意,他们只能尽快找出破局之法,不然只会被其逐渐困死。
【作者有话说】
1来自百度百科丁忧解析。
89 第 89 章
◎书籍成册贩于市◎
对于世家们私下的聚会, 虞煜自然一清二楚,为了防止乱子,他可是安排了许多甲士前去给这些人保驾护航, 但他刚稳住锦州, 短期内不宜再次掀起风波, 只能让翁佑麟不时给这些人敲敲警钟,看他们能不能在不断地小挫折中回过味来。
他确实有着想要颠覆世家的想法,但却不是要完全弃世家之人而不用,只是想让他们回到正确的位置上, 打破他们对官权和知识的绝对垄断, 让一直身处底层看不到一丝前途的百姓, 站在有希望的阳光下。
天下, 不是皇族和世家天下, 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虞煜试图想让这些视百姓如草芥, 却整天想着要与皇权共天下的世家明白这个道理, 锦州,就是他这步棋的开端。
随着热火朝天的秋收落下帷幕,虞煜心心念念想要开设的学院,也都终于顺利开学了,为表重视, 虞煜不仅安排各郡的郡守前往学院参加开学仪式,让他们对新入学的学生做入学寄语。
自己更是亲临了古渡郡医学院的开学典礼, 还将此前一直只流通在己方官吏之间的纸张在锦州全面推广开来, 在世家们还没有从其低廉的价格中反应过来之时, 印满了各类典籍的纸册书籍开始大批量的进入了锦州的文市之中, 一时风靡了整个锦州。
看到诸多典籍贩于市, 携带翻看起来也远比家中收藏的竹简更为轻便,察觉不对的世家纷纷派人前去购买,拿到手翻看之后久久不能言语。
这些原本作为各大世家底蕴收藏的经义文献知识,其中不乏一些宫廷和大族中才有的孤本内容,就这样毫无保留的流通到了市面上来,还十分贴心的在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