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兄?这叶明竟然是皇亲?
在场的所有人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叶明,他这个所谓的‘皇兄’之时,只有一人,先知先觉,“臣拜见唐王!”在此人的带头之下,一众大臣也是猛然醒悟,纷纷对着叶明躬身行礼,“臣等拜见唐王!”叶明被这群人弄的不知所措,慌乱之中,却听那刘协再次开了口,“华爱卿,不必心急,你等朕讲完再拜也不迟。”众人这才纷纷回首,也不知这小天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此次长安之围过后,朕深感自已尚年少,应对危局之力,还有欠缺。”“陛下!不可妄自菲薄!”站在一众老臣最前方的杨彪,刚开口,就被刘协制止。“杨老,你听朕说完!”杨彪拱手退后,就听刘协继续说道,“朕年不及冠,又身处如今这乱世之中,关东诸侯,豪杰并起,朕深知以我如今之才学能力,难以讨东抚西,平南抗北。”“幸有前将军叶明,代朕征讨四方不臣,才使朝廷得以维继,才使这天下仍为我大汉之疆土。”“朕本欲委之为丞相,以辅安邦,奈何将军不愿为之,只得作罢。”“后,朕多番寻查,方才得知,叶将军乃我宗室之人,朕心甚慰。”“既为朕之皇兄,将诸事交于他,既可安天下人心,也可解朕之困扰!”说到这,刘协对着身后的小宦官微微用了一个眼神,见那小宦官立刻取来了诏书,刘协方才继续开口,“着!敕封明为唐王,赐地陇西,晋太尉,领大将军职,兼雍州牧、凉州牧,都督中外军事。”一串头衔由这大汉天子娓娓念出,众人只觉心中震撼,不由地侧眼看向这个年方二十许的青年,他们本以为这就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之时,却听那个刘协只是顿了顿,继续说道,“之前华爱卿提到了加尚书令开府之事,朕觉得大可不必,既然皇兄为我宗室之人,又何必在做开府之事宜?!”“着!令唐王明提领朝廷诸般事务,出警入跸,百官跪迎,总摄朝政!”妈呀!这最后一条才是真正的王炸!一众老臣都想反驳,却已经不知道如何开口了!摄政王?!过了好一阵子,这群老臣方才醒悟,摄政这可是相当于常务副皇帝了!如此高位,岂可轻授?!当即,以杨彪为首的几个老臣簇拥着行至大殿中央,刚欲开口劝谏,却被刘协直接打断,“诸位,朕一言九鼎,且已经立于诏书之上,莫要再多议!”可即便他如此说,那三朝元老,四世三公的杨彪岂肯罢休?“陛下!老臣认为不妥啊!”“有何不妥?!”“陛下,摄政一事,不可轻授啊!”就在这时,当事人叶明终于从震惊中缓过神来,趋步上前,立于杨彪的身侧,躬身拱手道,“陛下,臣也认为不妥,您如此封赐,是要陷臣于不义啊!”听得叶明如此言辞恳恳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令一众老臣都不禁侧目,这个唐王还是个知进退之人,由他自已拒绝,倒是省了他们多言了,也免了他们出口而得罪他这个朝廷的新王。 可这次的刘协,已经不是那个刚出洛阳的傀儡天子了,面对一众老臣的逼问,他面带肃色,接着,就见他长袖一挥,沉声道,“朕今日之所为,非一日之虑,朕乃天子,一言九鼎,既定下了,就不再变更!”说完,他伸手指向那皇座下手不足半米之处,侧脸对着身后的小宦官吩咐道,“在此处,设一案,自今日起,朝议由摄政王在此主持,朕位于后,以观以学!”“诺!”随着几名宦官在皇阶之上,新增一案,那金灿之光,丝毫不弱于顶上的龙座。事到如今,一众老臣见皇帝铁了心的要将摄政之权交给叶明,除了杨彪之外,也再无人上前多言,稍过片刻之后,那个最先恭贺‘唐王’之人,再次率先开口,就见他先是对着天子一礼,而后恭恭敬敬地对着叶明拜道,“臣请摄政王主持朝议!”开口之人,不是旁的,正是那个从一开始就上蹿下跳的华歆,他这人,历来是善于钻营,谁能许给他高官厚禄,他就愿意做谁的忠犬!而且在他看来,这叶明可是要比那董卓强上数倍,不仅能力卓著,更是有着皇室的头衔,若是他朝这叶明真是要篡那九五之位,自已也必是他的第一个从龙之臣!此时恰是叶明进退两难之时,却听到这华歆开口之语,不由得让他想起后世,此獠逼迫献帝退位之场景,再看向华歆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