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不能让这种恶政在浙江施行。”裕王突然站了起来说道。
“若是再让严党祸害了浙江,导致浙江百姓和倭寇联合。恐怕整个东南局势都要糜烂,以前八年的抗倭战争,死亡的无数将士和花费的无数金钱,就将打了水漂。”
听到裕王的话,所有人都立马起身表态:“诺!臣等定会阻止严党肆意妄为!”
裕王满意的点了点头,扭头看了看一直没说话的徐阶:“徐阁老,你是咱们的顶梁柱,这件事,您老怎么想?”
徐阶微微躬身这才凝重的说道:“殿下,浙江也不是铁板一块,严党里也有心向正义之人。我们也只需要拉拢这些人,就能在浙江撕开一个口子。”
“谁?”裕王想了想,但也没想到这个人是谁,于是便问道。
谭纶接话道:“殿下,我倒是有一个人选,就是不知道这人,是不是徐阁老所说的那人。
这人正是我的举主,现在的兵部尚书兼浙直总督胡宗宪。”
听到这个名字,裕王就是直皱眉头:“此人不是严党之人吗?”
“是的,胡宗宪的确是严党之人,但是他也是为了能够主持东南御倭之事,才被迫投靠的严党罢了。
我在浙江待了七年,对于胡宗宪我自认为是十分了解的。
他虽然做事有些不择手段,但是他却是真心能做事的,并且心中也是有着百姓。
只要与他分说利害关系,胡宗宪自然会作出正确选择。虽说不一定会倒向我们,但也绝对不会再帮严党做事。”
听完了谭纶的话,裕王又将目光看向了徐阶,只见徐阶点了点头。
“殿下,胡宗宪此人我也是了解过,他虽是文官,但他的升迁都与抗倭有关。
如今正是围剿倭寇最关键的时候,胡宗宪哪怕是为了缴倭的彻底,也不会放任浙江乱起来的。
而只要胡宗宪这边抵抗,要不了多长时间,严党的这个恶政就有可能无疾而终。”
不过高拱却在一旁打断:“徐阁老,你这又怎么能断定呢?胡宗宪能到现在的地步,完全就是严嵩一步一步提拔的。
他们之间的联系太过于密集,想让胡宗宪倒向我们,这又如何可能?”
徐阶笑了笑,也不在意高拱对他的不敬,看了看一旁的谭纶说道。
“前些年胡宗宪进京述职的时候,我们也是见过面的。他这个人在大事上还是不糊涂的,而从他这几年当浙直总督,缴倭的经历看来。
虽然他基本上都是听严党的话,但只要涉及到重大的事情,他总是能妥善的处理。
既能让严党满意,也能基本满足朝廷的需要。当然这样空口无凭,我们的诚意也不能让他看见。
所以在我看来,也不必让他直接听命于我们,但是我们可以派个人到他身边,让他明白利害关系。”
不同于其他人思考利弊,王远已经清楚徐阶的想法,这时在听见徐阶的这话,反复琢磨也是有了一些猜测。
越想眼前就越亮?
好办法!不愧是徐阶,这权谋手段就是高超。
这样不动声色的,就让自己的目标完成了,徐阶这还是只说了两句话而已。
虽然看出来了,但王远可没有说出来的打算,先将严党打下去才是重要的事情。
免得严党过些时候开始报复他。
………
徐阶的话音落下后,众人也是注意到了他的目光。谭纶也不傻,自然知道那个人是他自己,所以上前两步说道。
“殿下、徐阁老,我应该是这个最适合的人选,我必定在浙江待了许多年,和胡宗宪也有了一些关系。
只是现在,我还缺个能留在浙江的职务。到时候我也好名正言顺的待在胡宗宪身边。”
“子理,不可,你年前才被调回京师,届时安排的职务至少也是侍郎,京师这也是需要你的。”
现在双方各执一词,究竟是让谭纶留在京师,还是安排到地方,只能由裕王来做决定了。
“高师傅,还是让谭师傅去浙江吧!一旦浙江的新政开始实行,严党的注意便会投向浙江。
而我们在其中没人也不合适,更何况京城又有什么事情要做呢?无非是朝堂上多个帮手而已。
难道多了这一个侍郎,咱们就能压垮严党了吗?还是去地方吧,去护着那里的百姓。”
高拱听后一怔,没想到看似呆呆傻傻的裕王,竟然还有这样的决断力。
不过此时听完解释,高拱也是点了点头说道:“殿下说的对,安排子理去地方,的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