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蠢,肯定也明白这点!”
“像大秦在征服孔雀国后,其等定会觉得我大秦子民更高贵,他们要差于大秦子民,因此想成为真正的大秦子民。我们不仅不能绝了他们这种念想,反倒要给他们一条路!”
“但这条路不能给的太容易,容易得到之物,往往不会感到珍贵,只有得到的过程艰难,才会认为贵重难得!”
“可设立标准,根据其等向大秦捐纳的财货多寡,对大秦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掌握程度来进行评定,达到标准者方可得到大秦子民的身份认证。连大秦之言都不会说,大秦之字都不会写,也好意思做大秦子民?”
“还可对其中一些有突出贡献者进行认证,像异邦之民中那些才智卓绝之辈,像其中为我大秦立下功劳之辈,可用此方式招揽为我大秦所用。”
“此举既可增加我大秦可用之才,亦是在削弱异邦之民,其等族内才智之士被我大秦招走,其等叛乱造反的可能便会降低!”
这句话说到了始皇帝和众臣心坎,将异邦之民中的才智之士招走,不仅是增强了大秦的力量,同时也削弱了异邦之民的力量。
“陛下和诸公莫要小看这策略,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大秦在其他地区的人口都不会很多,想要治理人数占据优势的当地民,必须得任用当地民,譬如在当地驻军,大秦能派多少军队过去?”
“像平时维护当地治安、征收税赋,还得用当地之民去做,若不予以其等好处,其等怎会甘心为大秦办事?”
始皇帝和众臣也立马反应过来,是啊,即使大秦征服了孔雀国,也不可能立刻派多少人过去,肯定得用当地民来办事。
而要让当地民忠心,甘心为大秦办事,成为大秦走狗,给他们一个大秦子民的身份认证既有效,又付出不多。
让其等认证为大秦子民,既可彰显大秦对他们的重视,还可激励其他当地民效仿,从而勤奋立功得到认证,同时还可让得到认证的当地民与未得到认证的当地民产生一定的隔阂……
咱已经得到大秦认证,不是孔雀国人了,而是高贵的大秦子民,与你们这些孔雀国的泥腿子不一样,你们以前怎么称呼咱,咱可以不计较,但现在得称一声大秦老爷!
认证为大秦子民的孔雀国人定不会将原先的同族再当作同族,他们会对大秦比真正的大秦子民更忠诚,对原先的同族会更狠。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已多次证明过!
李念继续道:“为了增加我大秦子民在当地的人口占比,在将当地民变为我大秦子民的同时,还要向当地进行移民。可将一批未犯不赦之罪的犯人迁移至当地,可通过激励吸引一些民众至此,像大秦民众只要愿意迁居此地,便能获得耕地、减免赋税徭役。”
大秦的人口还是太少,七国加起来也才两千多万人,还得提升大秦人口,不然不仅大秦国内发展受限,向海外开拓也会。
确实得增加当地的大秦子民人口数,必须得占到一定的比例才稳妥,否则一有事变,地方就会脱离大秦控制。
只是李念讲说的方法也有问题,李斯问道:“公子所言之法确有可取之处,却也有不妥之地:一者,公子言要让那些异邦之民被认证为大秦子民,言中之意当是让其等具有和大秦子民同等地位。”
“可如此一来,其等会否反过来影响大秦?像其等信奉那佛教、耆那教、认同那种姓制度,会否带坏大秦子民?若是时日再久一些,其等会否反客为主?”
这问题问的好,这是在问允许这些当地民成为大秦子民,得到和大秦子民一样的待遇,那在未来会影响大秦子民的纯正,甚至其等后代人口若是过多,会让大秦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反过来鸠占鹊巢。
就像某高卢鸡一样,已经要从高卢雄鸡变成高卢乌鸡。
李念道:“李副相所问很有远见,但在短期内不会发生,纵使发生也会在几十年乃至百年后。有充足的时间对此进行处理!”
“接纳异邦之民,将其等化为我大秦之民,必定会对大秦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若想避免,一点也不想产生,最好是闭关锁国,完全不和外界接触交流!”
但这是不能做的,不说始皇帝,就是王绾、李斯等众臣也不会接受。
如果是在以前,王绾、尉缭、李斯等人可能还会接受,但如今已知世界之大,外邦不仅不是蛮荒之地,反而在某些方面胜过大秦,怎可能不想去占领夺取?
世界那么大,那些好的海外之地,大秦不占,其他国邦就会占,那在日后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