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很重要。本文搜:读阅读 duyuedu.com 免费阅读
这是能否取信旁人的一个关键要素。
而燃灯道人身为阐教副教主,却早就暗中投靠了西方教,这在其信誉上无疑是大打折扣。虽然这件事情知道的人并不算多,但西岐之事,能够瞒得过姬昌耳目的,也少之又少。
自己儿子们的心思,西岐大族们的异动,以及燃灯道人、申公豹以及地藏道人这三位真修的算盘,其实都瞒不姬昌。
只是他虽有圣贤之名,即便一手挂算之术独步三界,但毕竟只是一个凡人,想要以凡人的力量对抗修行者,那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有些时候,姬昌也只能是同西岐中的各方势力虚与委蛇。
至于当年他父亲的死,其实姬昌心中也十分复杂...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父亲对殷商朝廷,并不算是忠诚。当年接受朝廷的敕封,也只是想要用朝廷大义的名分,来东征西讨,合理扩张自己的地盘。
算是扯着朝廷的大旗,为自身谋福利。
毕竟西岐距离朝廷相当远,且即便是修有官路,也十分崎岖...以往时候,朝廷的旨意想要抵达西岐,那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来往一次,时间都是按月计算。
故而很多时候,西岐那边儿已经刚把地盘打下来了,朝歌这边儿还不知道消息。平心而论,就是这般声势的西岐,朝廷岂能不心生忌惮?
故而对父亲季历有所行动,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年朝廷诏书到了西岐,宣季历前往朝歌接受封赏之前,姬昌其实已经事先知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西岐大族欲要拥戴自己的父亲季历自立为王,与商王朝争夺天下。
自己的父亲之所以亲自前往朝歌,也是西岐大族之中有人献计,言说有西岐大军在,朝廷轻易不敢出手...即便真是要对父亲图谋不轨,但西岐有自己这个世子在,也是后继有人...
又说大王如果不去朝歌,反而是说明心中有鬼;若是坦坦荡荡前往朝歌接受封赏,一来是能够表明自己的忠心,二来也能够麻痹殷商朝廷,为西岐积蓄力量,拖延时间。
别管外面的传言如何,身为儿子的姬昌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有不臣之心的,只是还没有在明面上暴露出来,但这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没有朝廷的这一道封赏诏书,姬昌甚至认为自己的父亲,都不用等太长的时间。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父亲前脚去了朝歌,朝廷便以封赏的名义,将他软禁在了朝歌...而后便传来了自己的父亲,在朝歌自尽身亡的消息。
言说是朝廷诬陷父亲谋反,而父亲为了自证清白,这才自尽以表示忠诚。
这期间,朝歌城中人心惶惶,那些原本口头上说着支持姬昌的西岐大族,这会儿无不是磨刀霍霍,想要对其下手...他们也想过要杀了姬昌,但“周族”在西岐毕竟也经营了两代人,季历在离开西岐的时候,还是给姬昌留下护身之本的。
毕竟他的赫赫威名也是实打实打出来的,手下当然会有一批死忠,而这也是他给姬昌留下的底牌,姬昌能够在季历死后,保全自身同西岐大族周旋,最后成为雄踞一方的西伯侯,也全凭了季历给他留下的家底。
不久之后,朝廷使者前来宣旨,敕封姬昌为西伯侯,总领西部诸侯。并且在使者离开的时候,还专门见过了姬昌,向他说明:“在你的父亲季历入朝歌的时候,同时还来了一个密报,密报之中乃是你父亲意图谋反,且实证正在来朝歌的路上。”
姬昌听闻此事之后,当即便是心神一颤。
而后那使者还透露了一个消息,“朝廷得知此事之后,便要召你父亲入宫,结果传召的人才到了驿馆,便发现你父亲已经自尽身亡了,并且以血书留下一个冤字...”
使者将这些事情告知给了姬昌,也没有在西岐多逗留,便就此返回了朝歌。
那个时候的姬昌在推演一道上已经算是有些小成,自使者离开之后,他便推演其中因果变数,还真让他算出一些门道来。
其中有两点,让姬昌十分在意。
第一,使者没有说谎。
第二,他的父亲并非自尽。
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消息,却似乎反而印证了姬昌的一些猜想。
使者没有说谎,那就是使者认为自己说的全都是真的,包括自己的父亲是死于自杀,这应当就是朝廷得出的结论,亦或是对外界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