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辈子胥余,拜谢大恩。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将此物研制出来,然后形成量产。
看着王叔箕子的背影,纣王心中也难免有些澎湃之意。再一个纣王也非常期待,“纸”出世之后,将会给大商带来怎样的变化。
同时纣王也生出无限感慨,想想那《封神演义》之中的“纣王”...如果自己也如他一样,拿出来如果不是“造纸术”这样利国利民之奇术,而是要请箕子修建“鹿台”这样的奇观亦或是建造“炮烙”这样的刑罚之术,恐也少不了受一场直谏。
但不得不说,炮烙之刑虽然残酷,但若是用来惩戒那些罪大恶极之辈,似乎也不是不行。
似那袁福通,若是北海城破之时,他若侥幸未死,倒不妨将其置于炮烙之上,且问问他究竟因何造反...是否有悔意。
......
当然后悔!
现在袁福通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听从那贼道之言,竟大逆不道起兵造反!
前番本能结束这一切折磨,可自己却被生生从囚车里救了出来,如今虽复得北海城,但权柄尽失...那宝光道人当真是霸道,几乎将自己当成了是他的傀儡。
他这个七十二路的诸侯的首领,更是名存实亡。
宝光道人善识人心,当日在囚车之外,他就已经看出了袁福通志气全泄,被殷商擒下之后,只求速死。
心死如灰的袁福通,即便是救回来,也难堪大用。
但北海城若无了袁福通,单凭他宝光道人一个人,也当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毕竟还是要有一个名分的,即便是袁福通死了,也没人会认他这样一个来历不明的山野道人。
可若是袁福通活着,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只要自己控制了袁福通,那么就相当于是控制住了北海城,以及那七十二路诸侯。
虽然北海城只是一处飞地,但如果自己能够在此地搞出些成效来,还愁得不到教主的赏识?
那药师道人根本枉为圣人嫡传,教主都给安排好了,竟然还能出现纰漏,如此轻易就死在了无当圣母的剑下。
呵!
念及此处,宝光道人心中冷哼一声,什么圣人嫡传?两位圣人教主可没有承认他这个魔修的身份。
只是依靠人族的力量,显然是已经守不住北海城了,他在北洲潜伏多日,也结交了许多大妖,如今正好请它们入城相助。
等将来灭商功成之后,即便是不能回到西方极乐世界修得正果,能够留在北海城,将此地化作掌中神国,也是相当可观的信仰之力。
在西洲...即便是很多名曰富庶之地,恐都不如北海城的人口。
西洲当然也有人族,西方二圣往西方渡化生灵,怎么可能少了人族?只是他们毕竟不敢做的太过火,似中原人族之正统,他们还不敢轻易出手。
如今在西方繁衍生息的人族,大多都是上古时代与三皇五帝争夺人王之位失败而被流放的部落族群。在当年并非所有部落在失败之后,都会被吞并。
被流放至苦寒,边荒,毒障等地的部族,也不在少数。而他们就自然而然成为了西方二圣天然渡化的目标,且效果显著。
自他们在西洲安家落户,且得西方教之庇佑,早就对西方教形成依赖,并且成为西方教的信仰之源。
收割信仰之力这种事情,对于宝光道人来说,那更是手到擒来,十分熟练。这是他的看家本领,他在西方教干的就是这个活儿。
人族的信仰之力,收割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时不时放两只凶妖入他们的村落亦或是城镇,在危难之际,自己再现身降妖伏魔...妖魔越是凶恶,那些羸弱的人族便越是恐惧,在将他们几乎绝望之际,自己再驾宝光现身...宝光越盛,得到的信仰之力便越是深厚。
这只是宝光道人收割信仰之力最简单的法子,另外还有先使疫,而后驱病;断水源,而后降甘霖的法子...不一而足。
只是如今三界大劫,西方虽是化外之地,但他还是奉了教主法旨,潜入了北海,在此相机行事。但来到北海才知道,此地受了殷商国运之力庇护,轻易不得使用以往那些手段,否则将有报应。
宝光道人虽然自负,但也并不莽撞。
况且药师道人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多多少少还是要收敛一些的...否则步了药师道人之后尘,岂非贻笑大方,大劫彼此彼此?
还谈何让教主另眼相待?
西方教内的苦修甚多,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