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大章)刘彻的决心
霍海这边刚下定修建安成线铁路的决心,成都这边少数几个知道他的存在的人就来了。
乐鹿咼,作为内燃机发明者,还有第一辆火三轮的参与者,他在近四年前随着车队去全国巡游去了。
这个机动车队太过于耀眼了,全国范围内他都出大名了。
只是,这个车队,却名不副实,因为每个地方的人都想见霍海。
得到的答案都是,霍海自己独自出行,微服私访。
所有的人都不敢造次,好生的招待着这个车队。
一年前,乐鹿咼带着车队在全国主要州县走了一个遍。
把车带到了成都。
在成都,乐鹿咼把所有的技术进步,全部展示给了霍海看。
一辆全新的,真正的四轮内燃机汽车终于真正的成型了。
霍海首肯,新车开始制造。
乐鹿咼却因为三年的试车之旅,太过于劳累,不想再继续工作了。
霍海准许保留乐鹿咼在研究院的职务,待遇,保留在全新的车厂的待遇,允许他带薪休假。
乐鹿窝这一休息是一年多。
而他选择的就是待在成都,哪儿都不去。
实际上,乐鹿咼并没有在休息,只是,那种大量的人聚集在一起群聚群策的研究,不适合他。
虽然这么多人出主意,让技术从1到一万的增长非常迅速。
但是,并不利于从0到1的突破。
所以,乐鹿咼带队把三年来积累的技术给放在车上之后,制造出成熟的内燃机汽车后,就选择了休息,实际上就是闷头自己研究全新的内燃机。
而这一次,乐鹿咼的目标是,给内燃机加缸。
因为三年来,实际上车队不只是积累了有关车上的技术,还积累了有关发动机的技术。
乐鹿咼要把技术实现。
对此,霍海并不是那么支持。
要知道,乐鹿咼虽然一开始造出来的是火三轮,但实际上,底盘的质量是一战时期的质量,发动机也是。
要知道前世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被发明出来的时候,马力是零点五马力到二马力之间。
驱动的是那种只有个铁焊出来的小框架,和三轮子行车差不多质量的地盘。
而乐鹿咼团队从一开始就拿到了更好的金属,制造出了十倍以上动力的发动机。
搭在在本来就由马驱动,却发展了多年的金属底盘构架上。
这样的搭配,让这些车从制造出来,差不多就是前世1920年的水准。
这还有多少发展空间留在短时间内突破?
几乎没有。
霍海认为,根据经验,起码需要十来年积累经验,才可能迎来下一代发动机。
就好像前世的庞蒂亚克,在一战时候连续推出了四缸六缸。
但一直到二十年后,才彻底被市场承认。
而与此同时凯迪拉克开始大力飞砖,V12V16都干出来了。
在二战刚开始时开始生产出了一百八十匹马力的发动机。
要知道,在二十一世纪,有些厂家产的车,马力才五十。
霍海一开始觉得,大汉这边应该也是要走积累技术,然后受限于动力,然后市场推动研究多缸发动机,最后开始大力飞砖。
这么一个过程。
但说到底,大汉和米国还是不一样的。
前世工业革命,就像是英法德在理论上走的类似,在实际技术应用上,各走各的路,然后米国后起之秀,再然后到了二战后开始在米国的体系下分蛋糕。
这样一个发展历程。
但是,大汉兼具他们的特色。
或者说,大汉就没有因为大量的限制,形成自己的工业特色,而是有什么干什么。
如果把霍海车队的火三轮当做是第一代试验型汽车的话。
那长安那边已经在开始推出四轮高额头老爷车,作为实用商品来准备出售了。
而那边最终发动机采用的方案是,加大喷油量,用油耗来加强动力,加大缸体,力求一辆车一箱油能跑个百二百公里,但在这个范围内,动力澎湃,能干任何事儿的程度。
而与此同时,乐鹿咼的V2发动机,成功了。
V2发动机的成功,意味着,摩托车即将实现,摩托化步兵近在眼前。
也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