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锄头在地里刨个坑把红薯藤或者地豆块扔进去,浇上水,埋上土就不管了。
用大师兄的话讲现在不需要精耕细作,只要把它种上就行了,至于能收多少,那就看老天爷了。
三师兄这些日子用马车不断的从青云观往这边拉东西。不但从青云庄把蚯蚓拉过来了还拉过来了很多母鸡。青云观厨房的李嫂子带着一些没有嫁人的姑娘和学校的一些女学生也跟着马车过来了,在万家大院里开始养鸡。
灵子两人又恢复了每天早上吃四个鸡蛋的习惯。从青云观跟来的那些民团团员,每天早上也可以有一个鸡蛋可以吃了。
而且,李嫂子还收拾出一间屋子。在里面摆了30多个木箱子,箱子里面铺上稻草点上炭火,开始在那个木箱子里孵小鸡。
灵子问师父:“难道要在万家大院里开养鸡场吗?”
师父笑着对灵子说:“咱们这个祝鸡术要试验试验它的成果了。”
说起这个祝鸡术。当初灵子和师父从万家庄回到青云观的时候就发现青云观所有的人对这个蚯蚓养殖和喂鸡的方法统称为祝鸡术。稻田养鱼被称为池鱼术。
五师兄还把这个祝鸡术和池鱼术的方法的发明人都扣到了灵子的脑袋上。师父还给我灵子和小五子讲了祝鸡翁的来由来。
这个祝鸡翁来自汉代刘向著的列仙传。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馀年。鸡有千馀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卖鸡及子得千馀万,辄置钱去之吴,作养鱼池。后升吴山,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人情皆殊,故道相关。
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向《列仙传》中就记载了一个人,姓祝,人称祝翁。他是我国古代养鸡的专家,养鸡的祖师爷。我们也叫祝翁为“祝鸡翁”,相传他是河南洛阳人,住在尸乡北山南麓,就是现在河南偃师市西南山下,一辈子就是以养鸡为生,远近闻名。
他养的鸡体格健硕、羽翼丰满、色彩绚丽、啼鸣洪亮、产蛋多、味道美。天然放养。原文说“暮栖树、昼放散”,看来古人就懂得放养鸡的优势啦不易生病。
还有一项更为叫绝的是,他养的一千多只鸡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叫出鸡的名字,鸡就会跑过来,因此六畜通人性还是有依据的,也可以养宠物鸡,而且还有养鸡成仙的先例,指不准养只鸡,时间一长还成仙了。
祝鸡翁在最后要羽化时,所有鸡和他一起飞升,场面蔚为壮观。千鸡升空,中间一白胡子老头,想想就挺有画面感的。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祝翁,就在呼喊鸡的时候叫“祝、祝、祝”,在中原一些地区和迁徙到福建广州等地的客家人中,还是这么来叫鸡吃食的。
其实在古代有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比如林逋——梅妻鹤子;羲之爱鹅、子猷爱竹、渊明爱菊、茂叔爱莲、元章爱石、云林爱洁、东坡爱砚。
祝鸡翁稍微奇特点,爱养鸡,并靠养鸡发了财。又到南方养鱼,也发了财。
师父对灵子说:“现在外面的人都说咱们青云观有仙术。既有祝鸡术,又有池鱼术,一定是得了道家仙人的真传。”
灵子听到了这个消息,感到有些哭笑不得。结果林子的养鸡培训班还没有开门儿,第二天他和小五子就被大师兄吊在了梨树上。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大师兄有4根钢笔,其中是有两个是他正常使用另外两个被他装在一个小匣子里,非常宝贵的带在身边。
灵子和小五子就想看看那两支钢笔长什么样,把他们偷偷的拿出来灌上墨水之后在一张纸上练习写字,可是这时候他们很倒霉的被大师兄发现了。
师傅站在他们面前,手里拖着他们两个偷出来的那个盒子打开后,里面并排躺着两支钢笔。
师父拿起右边那支满身金黄,颜色看着就比较值钱的钢笔,举的高高在被吊到梨树的两个人面前展示了一下。
然后师父轻声的介绍。看是介绍道:“这是德国产的万丹隆钢笔,笔尖是有金子做的,书写起来出水顺畅稳定,不挂墨,耐磨性强,寿命长,这是当年你大师兄前往广州的时候,我送给他的礼物。
这支笔呢给他有两个目的。相互之间留个想念。第二就是他万一有什么着急住宅手出短缺的时候,可以把它卖了,换一笔钱财,而且这个东西小巧,不容易丢失。而且也不怎么引人注目,就和那些女的经常打一些金银镯子放到身上的原因是一样的。”
说完,他放下万丹隆钢笔,拿起剩下的那支钢笔对两个人说道:“你们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