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这样不小心撕坏了。
有一次更离谱,被他半夜起来上茅厕,迷迷糊糊当成厕纸给用了……
“好了,先不说这些,咱们先解决当前的问题,保证让三哥吃上晚饭。”
李承福看了一下李承寿的背诵进度,发现只有三分之一还没背,应该没有问题,赶紧安排起来。
“背诵有很多方法,故事法、歌谣法、思维导图法、联想法,咱们今天要求快,就只能先用歌谣法,等过了今天这关,咱们再用剩下的方法巩固一下,保证背完之后不忘记。”
李承福边说边把书翻到需要背的那一页,放在桌上。
李承寿和朱大成都认真听着,特别是朱大成,他听见最后一句话虎躯一震,妈呀!《千字文》第一句是啥来着?
他好像、已经忘光了!
“三哥,现在你就跟着我一起来唱《千字文》,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李承福边唱边手打拍子。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不但李承寿跟着唱,朱大成也跟着唱起来,拍子打得比二人都响亮。
门外,文氏听着里边儿整齐的唱歌声,悄悄收回欲推门的手,转身离开。
不出意外的,朱大成又留在老李家蹭晚饭。
饭桌上,文氏意外的温柔:“承寿,开始吧。”
李承寿有些意外今天他娘的温柔,有些忐忑地开口背起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全家人都安静地听着,没有一个人动筷,听着李承寿从头到尾背书。
最开始李承寿还有些小声,不太自信,越到后面声音越高,特别是背完最后一句,整个人像是打了一场胜仗一样,昂首挺胸的,无比自豪地望着他娘。
文氏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行,虽然听着语调怪怪的,但背下来了,吃饭吧。”
朱大成偷偷朝文氏看去,乖乖哟!文婶子虽然笑着,但他咋感觉比他爹给人的压力还大啊?
老李头带着一家子都给李承寿鼓掌。
“好!承寿出息了,这么长的书都背下来,比阿爷都厉害!好好好,明天阿爷就带你去镇上找苏秀才,你也开始跟着你弟去镇上念书去。”
文氏和丈夫李广和听了,相视一笑,爹当初送承福去私塾的时候虽然说了会一视同仁,供其他孩子念书。
但自家儿子一直不给力,夫妻俩心里也害怕老李头见承寿不如承福聪明而反悔。
现在老李头发了话,他们的心才算彻底安了。
李广和两口子开心,李承寿自己也开心。
他终于可以跟七弟一起去私塾,不用天天面对他娘啦~
而且承福有好多学习方法,真的好有用!今天不过两个时辰就帮他记住了两个月都记不住的内容。
那他要是多教自己点学习方法,自己还不得在私塾大杀四方!
第二十六章
晚上,老李家一大家子吃了晚饭都在院子里乘凉,朱大成已经回了镇上。
李承寿还在唱着他的《千字文》,这时候他一点也不觉得背《千字文》是种折磨,反而变成了一种享受。
“哇!哥,我们就半天不见,你竟然把剩下的部分全背完了,太厉害了吧!”这是李莲。
“就是!承寿你也太厉害了,那么长的书你居然都能背下来。”这是李荷。
“不但能背,还编成了歌谣,三弟你实在是太聪明了!我要是你就好了。”这是李菊。
李兰倒是没夸彩虹屁,她是承福的姐姐,俩人天天一个屋,这些法子她自然知道,也早就把《千字文》背完了。
李承寿很是享受姐姐妹妹们的夸赞和崇拜,不过还是老实说道:
“这歌不是我编的,是承福编的。”
众姐妹齐齐“哦”一声,然后露出“难怪如此”的表情。
难怪承寿/哥能这么快,原来又是七弟出手了啊。
不愧是他们村出了名的学霸!
“对了,承福,下午你拿回来的那是什么?娘刚刚剥了一个,那味儿真熏人,熏得我现在都还止不住眼泪。”
虞氏用衣袖轻轻擦着眼泪,双眼红红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哭了一场呢。
李承福这才想起自己带回来的洋葱,回头一看,那筐洋葱已经不在原地,估计是被他娘拿到厨房去了。
他忙说道:“那是今天集市买回来的玉葱,是番邦流进来的一种菜,可以生吃,明天娘你把它切成丝,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