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做成了一局又一局的类似副本一样的指挥官训练器。
每一局系统ai会根据你的指挥表现进行队伍调配与指挥职务的任命,有时候会是主指挥,有时候却会是小队队长。
相比起只用对一支小队进行负责的小队队长,主指挥需要从一开始就确立好主攻与负责掩护甚至是进行电子对抗队伍的分组,同时还需要应对一旦主攻小队全体阵亡,那为了完成任务,必须要安排过去的替代小组,而在ai操控之下,这些替代小组成员甚至会发脾气,直接质问主指挥凭什么会是自己上阵。
每一局实景对战模拟,每死一个人,系统ai都会在指挥的耳边不停的播报这个名字,像是特别告诉你,是因为你下达了进攻的命令,所以,那支小队才阵亡了。
换言之,这不是指挥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战,而是一场现在的他们和过去真实进行过的赛局的跨时空对战。
杨冬很快感受到,这种对战模拟选拔的重心,在于“心理的抗压能力”。
在军校混战的比赛场上,与实战无疑,每名军校生只有一条命,淘汰即下场,死亡率的计算是主指挥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死亡人数过多,ai会主动解散队伍,宣布投降。
杨冬在休息间隙出去接水喝的时候,就看到了因为高强度心理折磨而承受不了产生了身体呕吐的候选指挥人员,
同时也从叶司宇那里得知,这个训练器的开发原本就是军部用于训练主指挥抗压能力的,所采用的数据也都是现实中的各类真实战场,到了他们军校生这里,就换成了军演项目。
“普遍而言,只要通过了这三天的素质高压考核,无论成绩如何,都会进入军校之后的重点关注名单,这份名单很宝贵,也是以后进入军区之后的主指挥人选名单。”
“不过”叶司宇有些迟疑,杨冬略微额了额首,示意他有话直说。
“在大一大二的军校混战中如果成功晋级到国际赛,那主指挥肯定会受到不少的关注,这件事有利也有弊,因为上到国际赛上时主指挥还很年轻,可塑性很强,就算之后被研究了,也可以进行指挥风格的转变。”叶司宇说得有些隐晦,不过杨冬却听明白了:
“所以其实你是想说,一旦我们的队伍上到国际赛,如果我成为了主指挥,针对我的研究包括身份背景的挖掘,还有舆论方面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叶司宇很想否定,但现实让他不得不点头。
“这么说来的话,其实王思明当初在图书馆对我说的话,也不算假。”
“冬冬。”叶司宇有些莫名的心疼,他主动拉住了杨冬的手,同时也认真的告诫杨冬:“你不要去听王思明的话,他……他心理不太正常,对于主指挥,不,是对于指挥的认知,唔,可能与我们不太一样。”
眼见杨冬还是一脸疑惑,叶司宇又补了一句:“等到考核结果出来,你就会知道了。”
杨冬:……
三天的时间几乎是一瞬而过,但出乎杨冬预料的是,这场素质高压考核的淘汰率居然高达75%,有的指挥系学生甚至都没有撑到最后,选择了主动退出,而退出也就意味着除非自己主动再去申请主指挥训练课程,否则,一辈子都不会再接触到主指挥这个职务任命。
而更令杨冬感到错愕的是,她和王思明的考核成绩,居然并列第一,换言之,就连系统ai本身也无法对于两人的指挥水平进行一个比较,最终的主指挥选择权,重新落到了人类的手中。
杨冬看向不远处的叶司宇,发现叶司宇的表情虽然凝重,但并不意外。
“唔,既然这样的话,不如让王思明同学与杨冬同学,一起上台阐述一下自己对于主指挥的理解,然后再由同学们,主动选择主指挥人选吧。”指挥系的老师也觉得事情有些棘手,
“我反对。”忽然,王思明直接举手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每支上到战场的小队人员难道还能自己去主动选择小队指挥人选?既然选择成为单兵,那服从上级命令就是必须的,我的成绩毋庸置疑,这种拉票行为并不适合放在主指挥人选的选拔上。”
“我支持。”杨冬针锋相对的也举了手:“所谓的指挥,是想要让其他人都愿意追随并可以奋勇厮杀的指路灯,如果一名指挥只能靠着高压强权来命令军队人员的去留,那这样的队伍,战斗力一定不强。”
“相比起愚蠢只会绕路的指挥,我的指挥风格显然更高效。”王思明看也不看杨冬一眼,
“你见过死人吗?”忽然,杨冬话锋一转,就这么直愣愣地转头看向王思明,王思明瞬间表情剧变,但很快,他就强压下自己的愤怒,回问了杨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