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立即取消了,所有后续“仓促”反击。
随即,该军在6月22日下午转入防御,经过晚上的休整集结,在6月23日上午再次发动进攻。
虽然这种操作,仅以当时苏军糟糕的状态看,并不算错,还让这个实力一般的机械化军,在正式开战之前有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
只是很可惜,与西南方面军那些力量足够,但是仓促发动反击,导致失败的机械化军不同。
机械化第14军缺乏力量(没有一辆新式坦克),他们这样晚了一天的反击,反而给了德军装甲部队,整体渡过布格河的窗口期。
这让该军,集结起来之后发动的,依然缺少空军与炮兵支援的反击,成了一边倒的战斗。
3个师长,两个阵亡,军长奥柏林也负伤(后和巴甫洛夫一样上了军事法庭)。
而这样的反击,在6月23日上午的德军视野里,自然就是反应奇慢,还力量极弱的反击了。
3、小股苏军坦克集群
理论上讲“国际纵队旅”的75辆装甲载具,已经是德军半个装甲师(41年时较弱的那种)的水平了,无论如何都和小股不搭边。
但由于真正完全面对了“国际纵队旅”冲击的德军掷弹兵被冲垮了,其幸存者中没有一个是能观察全局的指挥官。
再加上“国际纵队旅”的冲击,因为速度问题,分成了各自独立的三波。
这就让这些只能从战场一角进行判断,并且大多数是因为,被不知道从哪里打来的炮弹,掀翻出阵地而幸存的德军士兵,错误的判断了敌人的组成与规模。
当然,德军指挥部不止收到了,掷弹兵的报告 。
大量被薯条君带领的t-26坦克,驱散的德军后勤单位,可是真的数清楚了只有20辆t-26坦克(28辆被击伤8辆,导致第一波冲到的只有20辆)。
于是薯条君带领的装甲集群的数量,被多少有点轻敌的德军指挥部错估了。
4、有点难啃的小骨头
500公里的布格河,十几个师的突袭,就第45步兵师,被布列斯特要塞卡了一下。
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这个要塞能打多久的德军,自然而然将这个要塞当成了小骨头。
5、约翰·巴蒂斯特·德雷克斯勒
奥地利着名画家(1756-1811),以细腻写实和奢华繁复的花卉画而着名,代表作品《石花瓶里的花束》)
………………
在因为各种原因,没能以最快速度赶往遭袭的桥头堡的德军围剿部队,错过狂飙的薯条君的时候。
位于普拉图林西南的德军技术部队正面临一个问题,
“赫兹,你来听,这些异常的信号。”
“这是?俄国人的电台不是昨天就全部被压制了吗?”
德军的无线电侦听设备,发现了一个功率巨大的电台信号,正在向他们高速突进,
“这怎么可能?是该死的天线又出问题了吗?”
“我想不是,罗伯特已经反复检查过了。”
“所以,你想让我相信,一个集团军指挥部,正在以60多公里的时速冲向我们?”
“如果,信号真的不会说谎的话。”
轰隆隆!
两人工作的侦听车,直接被猛烈的炮击掀翻。
“该死的,‘狗哨’管好你的小子,说了不能打烂带天线的大车!”
“是,老大!你们这些臭小子,都听到了!如果不想让老大将你们发配去当步兵,就都给我瞄准了再打。”
“狗哨”最后的挣扎终究是失败了,尽管他依然保持着,笔挺的玩具士兵画风,但整个人的工作风格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waaagh!谁先抢到,那几个带天线的玩意,我就赏他一辆专属的大车!”
在薯条君,再次发出许诺后,已经因为长距离飙车,而完全丧失作战阵型,变成了真一字长蛇阵的装甲队列。
居然因为争抢冲线的情况,再次聚团起来,轻易的荡平了德军技术部队驻地。
随即,冲的最快的十几名坦克手,从坦克中跳出来,跑去争夺,驻留在这里的德军无线电设备。
面对这些和土匪一样的士兵,少数在炮击中幸存的德军技术人员,瑟瑟发抖。
并在他们失去人生中的五年前,见到了足以弥补这五年记忆空缺的震惊画面。
一名看起来就和野人一样的敌军士兵,居然只用了几分钟,就将他们复杂的无线电设备全部拆卸,并重新组装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线。
当然,给这些德军技术人员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是被薯条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