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念青喝完了一壶的茶水,就着三四块糕,“很小的时候就定过了,但我福薄,没能和他成亲。”
茶水饮到了第二冲,略有些些没滋没味
“今朝也不似从前。”柳念青仰头看着树上纯洁无瑕的玉兰花,“如今我也不过是残花败柳,日后怕是也嫁不了人了。”
“教坊司里,我应该是过得最好的。不嫁人也没有坏处,我这一辈子也没有婚嫁的打算。”
西川没有在多说话,他看着她说:“这把琴做完后,我送到鹤鸣楼给姑娘如何?”
柳念青起身理了理身上的糕点碎屑,“先生,还是不要踏入那样腌臜的地方了。这金陵城里风光无限,多去其他地方逛逛也好。”
她昨夜满身风尘,在西川这里得到了片刻宁静。养足精神,填饱肚子后,她也应该离开东宫回到教坊司了。
太子还不知道昨夜发生的事,今早应该也在寻她,现在自己出现也正是时候。
人还没走,萧知临就顺着路找过来了。一进院,他就看到了停手斫琴的西川,和准备离开的的柳念青。
“念青,原来你在这里。”找到了人的萧知临喜出望外,他差点以为她一个人走了,可问了一圈都说没看到柳念青离开。
柳念青轻盈盈一笑,向西川行礼赔罪,“扰了先生安静,念青在这给您赔个不是。”
送走了两人,西川又拿起了斫琴的刀。
岁月静好的院子里,除了风吹动玉兰树的声音,就是剩下刀刻在木头上的声音了。
萧知临顺便送柳念青回去,两人同乘一辆马车。柳念青没有说太子妃的事,她说自己晨起时迷了路,不知不觉就拐到了西川的院子里了。
街上正热闹着,柳念青看到了街角一家糕点铺。这个时辰,铺子前面已经排起大队长龙,糕点的香味着半条街都能闻得到。
她放下帘子问太子,“殿下,西川先生是怎样的人?”
萧知临说:“先生他随心惯了,不太懂人情世俗。我第一次见他时,只觉得他有一颗赤子之心,是为民的人。”
柳念青听了低眉浅笑,“先生今日说,要给我一把新琴,殿下怎么看?”
萧知临听了有些吃味,“我都没有先生亲手斫的琴。”
“先生不在乎世俗,斫琴亦是如此,想来是你与他有些投缘。”萧知临感叹后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是他今日手上那块青桐吗?”
萧知临说,这是西川昨日特意寻的。听说,他走遍了全京的木材行,花光了身上的钱。
他感慨先生真是妙人,柳念青听着只觉得西川真是个傻子。
第 7 章
千里之外
晨起雾气渐薄,太阳从雁回山出来,一下就照亮了山前的芜城。
芜城和雁城隔了一条山脉,当年雁城迁民时的百姓大多都在这里落了户。
原先人丁凋零的小城,这些年倒是越来越繁华了。
天才刚亮不久,街上的人还不多。
乞丐小四和小六就拿着破碗拄着竹杖,想要早早地在街角占了一个有利的地理位置。
可今早一去,街角的位置多了一个新面孔。那人用草帽遮着脸,看样子好像还在休息。
小六的竹棍试探地靠近那人,想要弄醒他。毕竟他们做乞丐也得每日起早贪黑,太懒的乞丐是没有饭吃的。
小四看见了慌张地朝小六使了个眼色,“不要招惹麻烦。”
小四寻个不远的位置就拉着小六坐下了,“诶,你听说了吗?”
小六有些愣愣地问:“听说什么了。”
小四悄悄看了一眼街角躺着的人,贴近小六的耳朵窃窃私语,“最近芜城不太平,城里好像多了些莫名其妙的人。”
小六一听就噤了声,老老实实地乞讨了。
这条街拐角后面就是书院,早上路过的人里学子居多,这学子最是悲天悯人了。
果然一大早,就有人给了小四和小六两个大馒头。两人接过馒头后,齐齐说了声:“谢谢余公子。”
余然脸皮厚,颇有些恬不知耻地说:“别喊我公子,文绉绉的我不喜欢,喊我小爷就好了。”
小四和小六点了点头,刚出笼的馒头还烫手。他们两个到是一点都不怕烫,拿着就啃了起来。
余然蹲下来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吃了我这么久的馒头还这副不争气的样子,你们两个跟我一样没出息。”
他从荷包里掏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