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历九十七年:天风国内发生小规模造反起义,朝廷令人前往镇压,而造反之地靠近天湖城,于当年于天湖城周围进行征兵,并且,全国加大赋税,这让本就才过上不久安逸日子,享受太平盛世几年的百姓们叫苦不迭。
江阳的面相也就二十一二左右,这两年变化也不大,自然成了征兵的对象,而江阳想着也没什么事,就随军入伍。
……
老赵头:“江阳啊,听说你要去征兵,那里面可不像咱们外面,你可要小心啊。”
江阳:“诶,赵伯伯放心吧,不会有事的,你看我这身板杠杠的!”说完还不忘拍一拍自己的胸脯,发出啪啪的声音。
老赵头叹息一声“唉!年轻人呐,当年我也是随那些逃离战乱的人行,走过的见识过那些当兵的厉害凶神恶煞,可不是咱们这些百姓招惹得起的,这才没过几年,安生日子又来了,你呀定要小心,到时候为了保命能跑就跑吧,可别想着什么拿军功升官什么的能保条命回来就行。”
江阳也认真的回到:“好的,赵伯伯,我一定会小心的,到时候一定会安全回来的。”
“唉!好吧你自己看着点,你的屋子我会替你打理的,我老了走不动了,小丽啊你们送送江阳,我进屋歇息去。”老赵头说完这话,似乎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朝里屋走去,不再发声。
而小丽也长大了不少,已经十一二岁了,也不像两年前那般腼腆,拉着江阳的手:“哥哥,你真的要去打仗吗?能不能不走啊?”
江阳摸了一下小丽的头,用温和的语气说:“小丽乖啊,江阳哥哥必须去,那些可是坏人可是会杀人的,我要去把坏人打跑保护大家不是吗?”
小丽还要说什么,但被一旁的妇女给牵着手“江阳弟弟啊要保重,军营里面确实比不得外边而且我听说那里面还有仙人呢,你可要慎重言行啊。”随后妇女就拿了一个行囊,里面装着江阳的一些必要物品,甚至还给江阳做了两双新鞋。
江阳也没客气,直接拿起来背在身上,把一双鞋穿上正合脚“舒坦”。
随后,小丽母女俩把江阳送到,离兵役处不远的地方准备道别,在分别时,江洋从怀中取出一个布袋子,交给小丽的母亲说道:“我要去打仗了,这些东西也用不上,就给你们吧。”
说完,一头扎进人群里面不见踪影。
而小丽的母亲将布袋子掂了掂,发现里面竟是江阳这两年的积蓄正想给江阳送去,但发现找不到江阳的身影了。
小丽:“娘啊,你说江阳哥哥他还会回来吗?”
小丽母亲看着远方说道:“当然会了,你江阳哥哥是谁?嘿嘿,走吧回家了。”
道历九十八年:天湖城所在的军队与附近的叛乱,军队开始进行交锋,冲突极为激烈伤亡惨重,连江阳这些新招的军士都在进行简单的培训,之后急速拉上战场,毕竟战场才是快速训练一个士兵的最好地方。
天湖城西城门空地……
江阳已经经历了两场战役,而损失多的一方皆是天湖城朝廷一方,每场战役幸存下来的士兵不足三成,但在这样强烈的碰撞下,也不是没有战果的,朝廷一方毕竟底蕴雄厚,与这些造反的自然不能比,而造反的这些人,在几轮战役下来,伤亡虽不比朝廷严重,但也是人员紧缺,资源供应不足。
而江阳在经过简单的培训以及两场战役下来,也是明白了,许多道理因为伤亡惨重,江阳现在已经当上了百丈夫(屯卫)了,手下有两个队,每个队有50人左右。
而此时,战场上经过几轮拼杀,天湖城一方已经下令撤退。
“撤,撤兄弟们,撤!他妈的保命要紧,打他妈的什么仗啊?”江阳对自己的手下吼道,而两名队长以及四名副队长赶忙带着自己这个屯队所剩下的六十余人赶忙向回撤退。
晚上回到军营清点人数,部将发现江阳这个屯居然还有六十人活着,也是感叹江阳的才能以及逃跑能力,也不说什么给江阳记上半笔军功。
而江阳没在意这些,而是同几十个兄弟伙坐在篝火旁歇息着,喝点儿糙米煮的粥把今天已经累死的马给杀来烤吃掉。
“嘿嘿,江屯夫,幸好你今天指挥的好,不然兄弟们这条命又要丢在战场上了。”
“不说了,省点力气吧累的很,物资紧缺,啥都没有,要不是这匹马跑死了,也轮不到咱烤来吃了就是没有酒,嘴巴里怪干的。”
“唉,听说妓营开了,哥儿几个谁有些钱俩借点给我,我想在死前风流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