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
大字的标语贴满了墙,雕檐画壁上都是一段段,让人热血沸腾的话语。
炊烟四起,人声鼎沸,这段巷子的繁华可见一斑。
人们破旧的棉袄,挡不住对新年的向往。
寒冬的凛冽,也拦不下人们对新一年的憧憬。
棒梗带着两个妹妹,在大树那里放着鞭炮。
把小鞭插在大树上,然后用香把小鞭点着。
大家躲的远远的。
可谓是一家放鞭大家玩。
可就这么个大家都能听到的响,那也是谁放的谁厉害。
还得是谁的鞭谁才能放。
明明是一样的响,自己家的响就比别人家的好听。
要说小时候的快乐,就是今天这鞭是我家放的。
“棒梗,回家吃饭了。”
“来了。”
“小当槐花快点。”
要说这时候,有什么比放鞭更重要,那必然是吃肉。
当然不吃肉也比放鞭重要。
路过前院的时候,又被小姨夫叫住了。
“棒梗,过来,把这个带回去。”
李十一给棒梗递过去,两个饭盒的炸货。
炸萝卜丸子,炸土豆丸子,里面还有点炸春卷,炸三样。
“谢谢小姨夫。”
棒梗看见饭盒更开心了
他家今年的日子好的呀,都不敢想。
小姨嫁给了十一叔,傻柱和妈结婚了。
今天一家人,一大爷,一大妈,老太太。
都在一起过。
桌上有鸡有鱼,还有肉。
棒梗看的眼睛都眯成了缝。
至于槐花“呵”那汗拉子淌的,就跟那泗水河的水一样,乌泱乌泱的。
“小当,你有点女孩的样,看你乐的。”
“那不是有好吃的嘛。”
“你看哥不也是。”
“看我干什么,你看着点槐花吧,我觉得她最需要看着。”
“哎呦,赶紧擦擦,瞧这没出息的。”
“哈哈哈哈。”
“咋地了,都笑啥呐。”
“开心的,都开心呐。”
“开心好啊,这人那就得开心。”
“不开心啊,就吃亏。”
“对开心最好了。”
“你说这日子,这不就有盼头了嘛。”
“是啊,这日子越来越好了,等你和淮茹把几个小的拉扯大,你也就能把心放下了。”
“可不是嘛,说实话他一大爷,就今天这日子,我多少年都敢想啊!”
“哎老嫂子,这咋还路上了。”
“没有没有,这是高兴,年三十咋能哭。”
“你就说这日子他是越来越有盼头了,要不是现在环境还不好,我都想出去跳一段。”
“放心吧,不会他远的。”
“再说这日子,跟咱们关系不大。”
“对了他一大爷,听说那阎解放,阎解旷,刘光天,刘光福,参加了队伍,现在弄的挺厉害的。”
“哼,老嫂子,你让你家这几个离他们远点,这几个玩意,你看着吧,捞不到好。”
“我看着也是那么回事,这自古以来,净折腾人的,哪个得夸赞了。”
“对喽,所以说,那几个玩意,你看着吧。”
“呦,这聊什么呐,赶紧的,菜上齐了。”
“好勒,柱子,你也别忙活了,赶紧坐下。”
“成,稍微收拾一下,咱就开饭。”
“来新年快乐。”
“祝太太,新年快乐,长命百岁。”
“祝一大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祝傻叔,身体健康,抱个大胖小子。”
“祝奶奶,身体健康,吃嘛嘛香。”
“哈哈哈哈”
炊烟袅袅,升上四合院的上空。
月朗星稀,院里的树上,寒风凛冽。
但这凛冽的寒风,却吹不熄中国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火。
随着社会陷入停顿,大学停止招生,工厂开工不足,就业机会大幅度降低。
与此同时,1966届1967届的中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离校,社会上闲置无业的年轻人逐年增加。1968年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初高中生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