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性子了,等过几天,陈元帅安排好了,自己也要去北境军中了,这几日要和他好好的。
三个人带上倾城一起出来,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地,就那样随着人潮涌动前行。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就被人潮推着到了天街上。这里节日的气氛自然是拉满的,可是除了看看两边的灯外,剩下的就只能看看人呢。沿着天街大道一路往上走,最终他们来到了承天门。今明两天晚间内城都会取消宵禁,向所有人彻夜开放,皇帝还会亲临承天门,欣赏满城火树银花,与民同乐。进了内城,看着那人挤人的场面,张恪心想:今晚,要不要干脆就去老师家对付一晚,明天再回家去,这一路挤过来,委实也是累得过呛。正这般想着时,忽然被人拦住了去路。
张恪抬头一看,却是个宫廷侍卫打扮的人。那侍卫朝他拱了拱手,道:“启禀张大人,未将奉陛下之命,请大人前去承天门楼上见驾。”
张恪大感疑惑,这底下这么多人了,皇帝怎么还能看到他呢?不过,却也不好多问,赶紧带着大丫姐妹跟着对方过去了。到了楼上一看,人却是不少:皇帝,升平公主,周勃,郭守敬,唐龙,唐芯,甚至红红公主他们也在。看来他们也和他一样,今晚不能去环采阁应尺玉姑娘的约了。当然,最惊喜的还是他的小未婚妻周薇居然也在。张恪抱着倾城连忙上前向众人见礼,皇帝显然心情颇佳,笑呵呵的道:“好了,今日佳节,就免了那些俗礼吧。”
张恪闻言直起身来,笑道:“陛下眼神真好,隔那么远,人又那么多,都能把我给认出来。”
周围的人闻言,都哈哈大笑起来,张恪见状,大感不解:他刚刚那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皇帝笑了一会,道:“我可没有把你认出来的本事。我们是在上面看到倾城的眼珠子的反光,才猜到是你的。隔那么远,哪里能看清脸了?刚刚我们还在说,你肯定会对此一头雾水的,哈哈哈,果然……。”
原来如此啊,我说怎么你的眼神这么好的。狐狸的眼珠比起人类来,更为透亮,更能反射灯光,夜视能力也强,如此说来,倒确实是不奇怪了。张恪寻了个位置坐下,抬眼望着下方,从这个视角看这座不夜城,真的是令人陶醉感动啊,那是盛世的景象啊!哪怕只是守护住这份图景,那都是人生里最有意义的事了吧。静静地的欣赏了一会儿后,耳边传来皇帝的声:“张恪啊,今日上元佳节,你就在这做首诗词吧!”
张恪也不矫情,点了点头,放下倾城,走进屋里,来到了书案后。周薇也跟着他进来,为其磨墨。张恪铺开纸张,提笔着墨,略带狂放的书写下了一首词。
周通本身的条件其实挺优越的,毕竟是出身于政治世家,耳濡目染下,政治敏感度及政治嗅觉比起旁人,都更为出色。而他的个人素质也是非常优秀的,比起大多数他这个年龄的人,毕竟起跑线就已经不一样的了。若是他愿意安安份份的走家里给他安排的路,这辈子不敢说能爬到多高的位置,但到年老致仕时,弄它一件紫衣穿穿,应该还是问题不大的。只是,这小子显然不准备那样安份的过活。这种事儿,也难说什么对错,尽管那条路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非常不错的。但毕竟是被安排好的人生,有时候想想,也难免让人觉得这样的人生,委实也是没什么意思的吧。
于是,张恪向他提出邀请,进入市舶司工作。一来,这是个新设的机构,没有什么复杂的人事关系;二来,到市舶做事,张恪还是老大,周通不必担心卷入那些是非中;三来,可能在其他人眼里,市舶司还谈不上什么正经部门,但毕竟也是皇帝亲自设下的,周通到了市舶司,那也算是进了体制内,并不违父愿;只是,目前的市舶司,连自己的山头都没有,也不知道周荣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这么一处“前途未卜”的所在。
周通倒是很感兴趣的,这也是他在听杨博他们说起市舶司的事情后,今日特地向张恪来询问的原因。虽然,对市舶司他还没有多少了解,但却感觉这里应该是适合自己的。他倒并没有多大的雄心壮志,非要成就什么大事业,但也不想就这样子"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做那种二世祖,是完全不符合他的审美的。其实,主动跟张恪开口提市舶司的事情,他是有一番纠结的。他是重视欣赏张恪这个朋友的,甚至于还有点崇拜他。因此,怕给他找麻烦,让他为难。毕竟他也知道,他的那些想法,在许多人眼里,那基本都算得上是些不识好歹,自寻烦恼,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妄想。没想到张恪倒是很理解他的,并没有对他的那些“非分之想”有任何的负面看法,也明确告诉他,邀请他进市舶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