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丰耕县的环卫问题,林宝初和福珠在饭桌上就直接商量起来。
“弃物处理不难,碗盘瓦罐咱们可以敲碎了拿来铺路,纺织物、鸡毛等焚烧后填入地下就行。”
林宝初想过了。
垃圾处理无非就是焚烧、填埋、高温堆肥三种。
丰耕县需要处理的垃圾不多,其主要还是道路清洁问题。
最近正值春耕农忙,百姓们从地里回来,脚上难免会带些泥。
踩在栈道上,踩在街上都落下不少泥点泥块。
就连县衙门前的石阶,都被百姓们拿来蹭脚,留下一块块难看的泥巴。
所以,只要把这些难看的东西扫除,丰耕县的环卫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林姐姐,那咱们需要多少弃物桶呢?”福珠问。
县衙办事大厅前的小院就有两个弃物桶,给扶贫小队和前来办事的百姓丢东西用。
“这个就需要算一算了。”
林宝初咬着筷子,想了想,“咱们争取在城里的每条大街小巷都安置弃物桶,间隔最好不要超过半盏茶的脚程。”
半盏茶的时间,也就是五到七分钟。
垃圾拿在手上,若半盏茶的时间还找不到地方扔,那么随地丢弃的可能性就会变大。
所以,想要百姓们自觉、定点的扔垃圾,弃物桶就不能相隔太远。
“半盏茶的脚程!”福珠有片刻恍惚,“那得需要多少弃物桶啊。”
“大家若想要一个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清洁和弃物桶都必不可少。”
“那栈道上是不是也要放弃物桶?”
林宝初夹了块肉,慢慢咀嚼,冲福珠点了点头。
福珠一下就来了兴致,“那吃完饭咱们就去把栈道走一遍,算一算需要多少个弃物桶吧。”
一直没吭声儿的谢谈竹悠悠开口,提醒道:“天马上就要黑了。”
“又不要你跟我去。”福珠傲娇地冲谢谈竹哼了一声,“我跟林姐姐去。”
招清道工、安置弃物桶,这可是县衙的事务。
林姐姐将此事交予她一人,她定不负所托,鞠躬尽瘁!
“行。”林宝初满口答应,“正好消消食了。”
谢谈竹嘴上嫌天色太晚,双腿却很诚实,还是跟了出来。
沈戟自然也不会让林宝初一个人大晚上出去,他也跟来了。
四人在夜幕降临时分,提上两只灯笼,走上刚刚修好的栈道。
“好舒服啊——”
福珠张开双臂,感受微风中稻田夹杂泥土的清香。
耳边稻田的沙沙声和脚下藕道的水流声,还有青蛙跳进田里的声音,都叫人心生平静。
林宝初不像福珠这般闲情逸致。
从踏上栈道开始,她不是动动扶手,就是踩踩地板。
见栈道稳如从田里长出来的一样,怎么踩、怎么蹦,栈道都毫无松动,她这才放心。
当初深挖地基,是对的。
栈道总长近八里,宽约五尺,可四人并排而行。
栈道下面的藕池比栈桥宽,约七尺。
林宝初没有把栈道修得很大很宽,主要还是想尽可能保留耕地。
这条栈道,本就是供游客观赏丰耕县的稻田、药园、池塘、菜地等。
呈现的效果也是让人置身于万亩稻田中央,感受土地的力量。
所以无需修得太宽,也禁止马车通行。
“林姐姐,亭子里也要放弃物桶吧。”
四人走到第一个凉亭下。
这个凉亭不占用栈桥正常走道,是突出设计。
凉亭的作用是让游人休息的。
纳凉、躲雨、煮茶、会友,甚至是烧烤,都可以在凉亭里进行。
像这样的凉亭有十八个,主道、支道都有。
“亭子的弃物桶安装在五步外吧。”林宝初说,“百姓们在亭子里喝茶,弃物桶太近也不好闻。”
“好。”
福珠在纸上画下一笔,记录着一路走来所需的弃物桶数量。
四人一边讨论公务,一边感受夜里的丰耕县,来回花了将近两个时辰才走完这条栈道。
翌日一早。
办事大厅才开门,福珠就已经把招工的告示写好,贴出去了。
贴完告示,她就拿着项目书去跟朱金华申请银子。
“咱们要在城里安置弃物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