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拉倒吧。
李文和李澈兄弟就是在太后的关照之下,一点一点长大的,俩兄弟不但孝敬太后与先帝,而且俩兄弟之间,感情非常要好。
看看其他由乳母照料的皇子,都是同一个老师教导。结果却变得亲情淡薄,虚伪阴狠,造就最后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势而兄弟相残,落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事实证明,孩子从小和母亲分开,聚少离多之下,根本就不会产生任何母子之情,素问连母子之情都没有,更别妄谈兄弟之情。
不妥不妥……
“自朕起,废除这不合理的规矩!”李澈眼神坚定,斩钉截铁地说:“皇子降生以后就交给妃子自己抚养,唯有母乳喂养才会加强母子关系,并且朕的妃子们各有各的优点,你们可以将自己的优点灌输给皇子,从小培养爱好。”
“朕到时候再建一个适合的游稚园,供皇子公主放松玩闹的地方,让他们从小就多加往来嬉闹,这有助于加强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想争是好事,但不能伤人。倘若被朕发现有兄弟相残的征兆,朕绝对不会轻饶他!”
“你们做母亲的也要教导好皇子,万不可因为皇位而变得冷漠无情,朕不愿看见那一幕画面!”
十余名妃子异口同声回复道:“臣妾遵旨。”
眺望远方,李澈突然喃喃自语:“眼看春闱要近了,学院也得抓紧时间实施啊。”
“徐富,召几位岳父即刻入宫。”
“奴才遵旨。”
几位岳父分别是左相王志、吏部尚书萧勤、大理寺卿司马徽,以及兵部尚书卢坤。
李澈愿意让卢坤为岳父,也愿意为他养老送终,故而当召集其他三位岳父的时候,李澈总会将卢坤也带上,免得卢坤一个人胡思乱想。
他们四位现在也是大晋朝堂数一数二的人物,只是不一样的是,他们是忠心耿耿的帝党,都是以大晋能繁荣昌盛为目标的。
享受了片刻宁静,李澈就走了。
…
御书房乃是前朝议事的地方,等李澈回到御书房的时候,四大岳父就已经等着了。
礼不可废,四人同时跪下参拜。
“臣等参见吾皇,愿吾皇安康。”
“免礼。”
“谢皇上。”
四位岳父心安理得起身。
李澈端坐龙椅之上,让徐富给四位岳父看坐,上茶。
“朕打算在大晋全国开设学堂。”
建学堂?
四位岳父面面相觑,有些愕然。
士农工商,等级制度非常分明。
哪怕商人子弟读书习字,也会被上一等的人所看不起,甚至会遭到恶意排挤,从此一蹶不振。
“皇上…是想怎么做?”左相王志不解询问。
李澈笑道:“不知几位岳父,如何看待往昔叛乱之事?”
“叛乱?”
不是说建学堂的事情吗?
怎么又说到叛乱的事情上了?
“人数巨多而且思想顽固,不易教化,其中以穷苦百姓为多数。”兵部尚书卢坤给出几个结果。
李澈深以为然,笑道:“不错,这正是朕要修建学堂的真正原因!”
“只有百姓从小读书学习,他们才会知道国法森严,想要出人头地,那就是忠君报国!”
“任何诱导他们造反,甚至是干其他事情的人都不是好人,我们要做的是从根本杜绝后患。”
字字句句,深入肺腑。
四大岳父听得热血沸腾,就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年轻的时候,那时他们哪一个不是意气风发,满腔热血?
能读书写字的基本上都是世族子弟,再不济也是士子,工人、商人、百姓根本就没有读书写字的机会,这也是他们最容易被人诱导的原因。
但如果全国百姓都有了一定思想和判断力,那会怎么样?
这将会大大降低造反的可能性!
甚至于,没有人敢去参与。
“皇上高见!”四位岳父欣喜若狂,异口同声说道。
大晋,尽在李澈之手。
他说一,无人敢说二。
“传朕旨意,凡是大晋境内,所有到启蒙年纪的男童一律进入学堂读书写字,至于女童……”李澈本来想说一视同仁的,但一想到太后也只能变成无声叹息。
女人不能读书,总能干其他的吧?
做大夫,目前是最好的出路!
将来既可以给世人看病,也可以入军营当军医,待遇丰厚,拥有一技之长,根本不影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