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贵族也只是投降,一点投奔到晋国的迹象都没有。
这样一来,晋国得不到楚地贵族的配合,无论人力物力都要从本土进行调动。
在晋军攻下楚地那些区域之后,同样没有晋国的贵族表现出对哪里产生兴趣。
连增加封地都没有兴趣?可不就意味着他们不相信能够对楚地实施统治嘛。
“有一个办法。~比!奇′中^文+网` ?更!新,最*全¢”智罃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说道:“将郑地的贵族挪到楚地。”
这个办法,楼令不是没有想过,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太低,可能让郑地贵族成批叛乱。
那可是丢掉原有的基业,进行举族的搬家,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谁肯干啊?
当然,要是给郑地贵族换上更好的封地,或许有人会愿意。
问题是什么?好的封地就那么些,需要迁徙到楚地的郑地贵族太多。
患寡而不患均的道理谁都懂的,对吧?
真要是将好的土地转给郑地贵族,等郑地贵族站稳脚跟,该变成晋国的老牌贵族不乐意了。
所以情况是,哪怕成功强制郑地贵族迁徙到楚地,事情远远不算完结,后续出现的幺蛾子将会超乎想象得多。
楼令见他们该讨论的说完,用发出指令的方式说道:“两地各自每年一位卿大夫出动至少一个‘师’驻防,剩下的兵力分别从本土和郑地的家族抽调。”
那就是在南阳盆地和汉江平原的驻军计划必须执行了。
之前,楼令是用商议的方式在询问,谁都可以讲出自己的意见。
等楼令拍板下来,任何的反对意见都变成在跟他这个中军将作对了。
“郑地贵族的征召比例多一些的话……,倒是无妨。”郤至像是安慰人似得说道。
智罃和士鲂对视,看到了对方的苦瓜脸。
一个“师”就是七千五百名将士,以智氏和彘氏需要来自大宗的相助,尤其是智氏。
幸亏不是每一年都要征召一个“师”承担边防任务,要不然智氏或彘氏两三年之后就该破产了。
只不过,智罃和士鲂完全明白一点,恐怕日后南下平叛会成为一种常态。
想到那一点,智罃和士鲂不由叹了一口气。
拒绝?
反对?
智罃和士鲂真没有那种胆量,他们能够奢望的就是士匄或中行吴提出反对意见了。
为什么没有算上郤杨和邯郸旃?他们一个是楼令的弟子,另一个快成为楼令的忠实狗腿,怎么可能反对嘛。
占领南阳盆地和汉江平原的计划只是计划,怎么实施还要实地考察,到了真正部署才是难度最大的事情。
所谓的难度包括,楚人察觉到晋军没有撤离的迹象。
若是让楚人察觉到晋人想要统治,才会是楚人反抗最为激烈的时期。
在接下来,几名卿大夫合力完善细节,楼令时不时外出实地勘察一下当地。
当然,该运走的战利品,陆陆续续在被转运。
楚人对于晋军运走战利品当然生恨,可是并未引起楚人的抵抗浪潮。
心里恨极的楚人,他们或许还希望晋人转运战利品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运完就赶紧滚蛋。
到某一天,很多睡梦中的楚人被晋军闯进家门,他们反抗或没反抗都被绳子捆起人串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分类得很详细,随后被分批押解着北上。
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然是晋军开始当起了蝗虫,不止掠夺楚地的财货,连带楚人也不想放过。
晋军的行动明显有预谋,先是大批晋军被拆散驻扎在楚人的聚居地,随后在约定的时间一块动手。
“楚人是统治楚地的不稳定因素,只要将他们迁徙走,会降低统治楚地的成本。”
“将楚人迁徙到本土,再分散进行安置,哪怕他们会反抗,不成规模的反抗各家族能够轻易镇压下来。”
“我们第一批迁徙的楚人不会低于二十万,预估会有至少十七万抵达预定位置。他们会成为我们的劳动力,子孙后代也会被用来增强我们的国力。”
“到后面,一旦统治楚地的成本太大,我们撤离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这一刻,楼令简直不像是个人,用最平静的表情,讲出了有如禽兽的话。
只是,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反之亦然。
楼令是个晋人,还是晋国的中军将,做对晋国有利的事情,再不像个人,所有晋人都不该谩骂。
同时,楼令可不是白起,更不是商鞅。
白起的战绩再漂亮,他的家族并没有私军,生死就是君主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