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时候,夏早背着一个竹制的小竹筐出发去集市,竹筐里面装了两斤番茄两斤土豆和一保温壶煮好的牛奶。
夏早到集市的时候,集市人还不是很多,摊位是政府本来就给隔好的摊位,摊位上挂着一排小灯,不算特别亮,但是照明足够了。
摊位上有卖书的,有卖古董的,有卖二手衣服的,有卖花露水的,有卖名牌包的也有卖首饰的就是卖吃食的比较少,就算卖吃食卖的也是末世前的那些可保存的零食或者饮料。
夏早逛着逛着便觉得没多大劲了,这集市卖的东西都不太适合末世,她买了也没多大用,但是既然来都来了,夏早还是决定把摊位逛完。
逛到最后一个摊位,夏早终于把集市卖什么给整明白了。
这集市除了卖货还有卖服务的,剪头发的,修东西的应有尽有。逛的人也不少,就是买的人不多,毕竟对于末世来说这些都不是必需品。
夏早自从回了老家,就没有剪过头发,这时见到了理发摊还有些心动,“您这剪头发怎么算钱?”
“一个币一个头或者你用食物换。”理发摊老板见有人询问,特别高兴。
“食物怎么换,番茄能换吗?”
“你有番茄?新鲜的吗?”理发摊老板眼睛一下亮了,自从高温天气开始,他就很少买到新鲜蔬果了,就算是有,也贵的让人无力承担。
夏早从竹筐拿了一个番茄,“一个番茄行吗?”
理发摊老板看着这饱满又红艳艳的番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忙不迭地点头,生怕夏早反悔了。
夏早见理发摊老板同意,就用番茄支付了理发费。她嫌长头发不适合平时干农活,要求老板给剪了一个中分短发。
剪完头发,人都感觉轻了好几斤,夏早满意地离开了摊位。
理发摊边上是卖竹筐竹椅竹凳竹桌的,摊主是一个70几岁的老爷子,头发花白满脸憔悴,“大爷,这怎么卖啊?”
“背篓竹筐之类的小件一个新币两件,其余都是一个新币一件,姑娘你看看喜欢哪个要是不喜欢式样你可以跟我预定我还能给你做别的。”
“我新币不够,您看我这番茄和土豆能跟您换吗?”
摊主一看是新鲜的番茄和土豆忙不迭的点头说:“行行行能换!”
他家的小孙女因为天热又太久没有吃过新鲜蔬菜了已经便秘好久了,新币虽然也能换到一些蔬菜,可是他和老伴已经不是什么劳力了,基地的工种都用不上他们,儿子又在地震中遇难了,现在只剩下了儿媳妇应聘去了官方食堂上工,她们一家子还住在避难所呢,哪里舍得花钱再去换什么新鲜蔬菜呢。
“那给我换一套吧,桌子椅子凳子竹筐背篓我都要,您算算这要多少东西。”
摊主听夏早那么说简直乐开了花,“土豆和番茄加一点你的牛奶可以吗?”
夏早听了觉得也不算贵便点点头把背篓里的东西给了老爷子,老爷子开心地接过了这些吃的,他买竹子的时候还被老伴念叨会卖不出去,没想到不仅卖出去了还换到了新鲜的蔬菜。
“您能送货吗?这么多东西我不好拿。”
摊主老头乐呵呵地点头,答应夏早一会收摊就给夏早送到家里去。
逛也没什么可逛的了,夏早把剩下的食物拿去官方商店兑换了新币就回家了。手机在基地这边还不能用,夏早就准备等爹妈回来了再商量一下到底要不要盘个摊子,这个世道,她根本不愁她的东西卖不出去,怕就怕太扎眼了会惹出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在这基地,她也没啥多余的地方可以室内种植,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大家她有问题吗。
不想这么多了,夏早先去洗了一盆树莓又去地下室拿了几个番茄和黄瓜出了空间。这两天她一直感觉心慌气短,毛躁不安。不知道是因为天气太热了,还是因为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了。
看着天色还没有亮,夏早提着牛奶鸡蛋还有番茄黄瓜出门去看夏和平顺便和夏和平谈一谈。
塘里村的人大部分都和夏和平一家一样住在避难所,夏早也想顺道去看看他们。
避难所在最靠近基地大门的地方,灰白建筑,就是简单的毛培平房,基地给装了空调和洗手间,其余什么都没有。住在这里的人们有的就是简单打了个地铺划了点位置,条件好点的租了帐篷划拉了点位置。
虽然有空调,但是架不住避难所人多,所以整个避难所的温度并不低。
虽然进了基地的幸存者都是通过防疫检测的,但是以